唐依敏
2017对宋洋来说是“破壁”重组的一年,他演出了由漫画改编的《深夜食堂》,用几分漫画的方式去演绎戴着墨镜又不苟言笑的阿龙,又带着伤演了《建军大业》,在《暴裂无声》里演失去孩子的哑巴矿工,还演了一部国内很少见的科幻题材的电影《拓星者》。
但最像他目前所处状态的是“暴裂无声”,无声而又浓烈,像冰面上长开的裂缝,无限伸展只等破冰的那一刻到来。他在等,等待属于他自己的时代,等待属于他的“暴裂无声”。
一个人:徐浩峰
之前看徐浩峰编剧的《一代宗师》里说,刀的真意不在于杀,而在于藏,宋洋就像是这样的一柄刀,你见到他真人的时候便觉得他是没有锋芒的,温和而踏实,而再看到電影里时他眼中又分明是未经驯化的野性和不羁。
宋洋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很多人认识他都是从徐浩峰的电影开始的,亦如很多人认识武林都是从徐浩峰的电影开始的。犹记得宋洋演的《箭士柳白猿》里有这样一句话“柳白猿是我的天命,这辈子只守着这件事,我不能出意外。”如果说柳白猿这个名字是江湖上仲裁人的“天命”,那么演员这个职业之于宋洋也有几分“天命”的味道,这辈子只守着这件事,不能出差错也不能出意外,干净利落却有斩断所有退路的决绝。
说来也巧,第一次看宋洋的电影便是徐浩峰导演的《箭士柳白猿》,他被压在玉米地里,黄灿灿的一片,伴着女人的哀嚎,头发是蓬松而杂乱的样子,一抬头眉目俊朗却是满眼的惊慌和无措,像是树林里被惊到的某种野兽。而后他成了武林仲裁的继承人,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眼神中又是另外一种模样,有些疏离,却又不容侵犯。徐浩峰说在宋洋的身上他看见了老中国人的样子。
其实最开始宋洋并不是徐浩峰心中合适的人选,彼时徐浩峰正要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倭寇的踪迹》,北京的适龄演员看了一遍,遇到宋洋时第一眼他也没被惊艳,只是留下了一句“你声音不错”的评语,再到后来他看见了宋洋一些动作方面的视频资料时,才有了第二次的会面。在那些家常性的问题中有两个问题一直让宋洋记到了现在,“你近半年内打过架吗 ?”“你狠起来什么样 ?”
于是在《师父》里我们看见了宋洋的“狠”,他演的耿良辰,身上插着两把刀子,要被人赶出天津,但是他说“我哪儿都不去,我在天津活了20多年,一受吓唬,就不要家了,还是个人吗 ?”他本来命不该绝,但是为了一口气,却硬是从荒野跑回了天津,原是被人轻视的“小人”不成想到了最后却有了铮铮铁骨。
拍戏和人生都讲究开窍,遇到徐浩峰的宋洋,如同武侠小说中被打通任督二脉的侠客,他开窍了。宋洋用光和路形容前进时的感觉,如果以前是在暗夜中行走的迷茫,那么现在则是可以勇往直前的光明,“以前是比较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只知道眼前的一步,再往前就看不到……只能说走走看看,努力,让自己不要停歇。但是徐浩峰导演的出现,直接就给我指了一条看得到的并且比较长远的路。”他说,“让我知道前路很长,而且这条路可以走的很远。”
一件事:演戏
有人说好演员不是教出来的,是生活出来的。宋洋就是这样“生活”出来的演员,他爱惜自己的羽翼,不接太多的戏,所以有时间跟这些角色慢慢的交往,慢慢的告别。
在《箭士柳白猿》开拍前宋洋被剧组送至山东拜“内家拳”功夫高手为师,学习了一月的内家拳。所以他身上的那股侠气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假把式,是一招一式积累出来的干脆利落。去年他演了一部《深夜食堂》,观众的反馈不算好,但是他的反应倒也坦荡,用心演的戏无愧于心。为了演好不苟言笑的阿龙,他开始蓄胡须,对平时的玩伴不闻不问,几乎坚持了4个月的时间不笑。对于戏里的人物来说红香肠是像线索一样的存在,于是有次拍摄光是吃香肠他就吃了一个下午。
拍《暴裂无声》的时候,他演一个失去了孩子的哑巴矿工,要褪去身上的侠气和城市气息。那时候正巧赶上宋洋家在装修,他就窝在一边看装修队的工人们如何相处,一点点儿蜕掉了自己身上的城市气。拍戏的时候他也不当自己是个演员,跟镇上来看戏的村民混在一起,“我就跟他们聊天,说我也是隔壁村的,我也是过来演群众的,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几天后达到的效果是导演经常找不到我,因为我就混迹在农民堆里面,达到了一个形体和状态都已经偏离了城市人的感觉。”
后来看到《暴裂无声》的海报,朱红色的背景上是宋洋的半张脸,干瘦还流着血。说来有意思的是导演最初想让宋洋打破之前俊朗的感觉便让他增肥,等他终于借着工作之名“光明正大”的增肥了十几斤之后,导演却觉得还是干瘦的造型更适合一个失去了孩子的矿工,那时离开机只有半个月了,于是在极度的增胖之后,宋洋又开始了极度的节食,“饿急了就吃一小口”,于是看到电影的片断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是瘦的,有些干枯的那种瘦。因为这次极度的节食,他的胃也落下了一些毛病。
似乎是将所有的光芒都赋予了角色,宋洋说生活中的自己是“无趣”的,拍戏时同组的演员问他的爱好是什么,摄影、茶道、车,说了几样他都觉得兴味索然,被建议去旅游的时候,他却说,对于自己来说演戏就是在旅行。甚至后来因为家里有了整套的健身器械,他就更不用出门了。
好像没有生活在这个快速社交的网状社会中一样,宋洋不喜欢一蹴而就的社交,他更喜欢细水长流的交往,不拍戏的时候约上好友到家里来,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宋洋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交往状态。
问他最喜欢什么样的状态时,他说自己喜欢收到剧本的那一刻,“我现在最高兴的仍然是手机微信里有消息,打开一看是个很好的项目和剧本。即便当时是在外边非常吵闹的环境下,我一定会找个地方坐下来,打开剧本开始看,把自己带入进角色,再臆想一下剧情,再决定这个项目好不好。”
前路漫长,就这样,他选择了那条最长远也最慢的路。
一片江湖:快意恩仇
徐浩峰拍了4部电影,有3部他都是主演,《倭寇的踪迹》里的梁痕录,《箭士柳白猿》里的江湖仲裁人,《师父》里有一股子狠劲的耿良辰。不知道是不是演了太多的武侠片,那些侠气似乎也寄生在了宋洋的身体里,他本就长一张周正而坚毅的脸,一双眼是非黑即白的分明,眼神也清明的可怕,这样的神色,似乎只会出现在习武之人的身上。就连忻钰坤导演都管他叫“宋师傅”,这样的人心里自然也有一片江湖。
宋洋说:“每个男孩都曾有一片心中的江湖,那是片只供打斗不担后果的乐土,英雄生来就有仇要报,养家糊口并不困难,打败所有人才是终极目标,快意恩仇浪迹天涯……那是儿时耳濡目染的武林,在那个年代,引人入迷。”后来他说长大的江湖是会变的,但是他却说自己心中的江湖还是那样“大义凛然,快意恩仇,比较痛快,比较仗义,比较正气。”
当我问他一些“武林人”才懂的话,他也不见生疏。都说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他说,因为徐浩峰他见过了“自己”,也正在“见天地”,而“见众生”会是他最大的方向,“你说做一个演员要做什么样的演员,做一个对观众,对社会群体有引导作用的演员,这是最伟大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一个方向”。
他讲一个演员的分寸感用了“火候”这个词,也是江湖人爱用的词,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了。“演戏是最讲火候的,从一开始演戏会多少有点儿不足,到后来多少用力过猛,然后慢慢地往回收,最后达到不疾不徐的状态,这样一个状态是特别需要分寸的。”
后来看见宋洋在一篇随笔里写家里的木人桩“家中的木人桩部分关节已松动,桩底吸盘也已黏不住地,它随我从蓟门桥搬到了百子湾,纵我千锤百打也不离不弃”。我想这何止说的是一座木桩,更说的是他与他心中的那片江湖早就已经不能分割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片江湖,而有的时候,一个人就是一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