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养 促进课堂教学

2018-07-30 11:01田占峰
关键词:教学素养政治素养

田占峰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素养 教学素养 心理素养 情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93-02

一、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全面推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高中教师的责任感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不利于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不过硬,政治责任意识不强;政治理论学习懈怠,甚至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价值的鉴别力,理想信念和组织观念比较淡化,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效果弱化等。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增强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敬业乐教,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可能的。

二、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得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渊博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大教学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钻研专业知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研究“怎样教学,如何把知识更好地教给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善于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遵循启发性、循序渐进及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素养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给学生。语言表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整体素质,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讲课,要求语言清楚、生动、富于感情和表述严谨等,注意停顿、语调、节奏等表达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准确、严密、规范、优美。

三、心理素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想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与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之中。如果教师情绪烦躁、忧郁,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如果教师带着情绪去进行教学或者处理学生问题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起学生的压抑与逆反,进而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教师的心理素养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败。比如,重庆市一名叫小雨(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学校补课,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老师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小雨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死亡。这位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教育准则。只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育行政部门应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准确及时地把握教师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学校领导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关心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增强教师的心理满意度。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要与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并掌握一定的调节艺术,调试方法等,以保持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

四、情感素养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声不哀,强怒而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知,真在内者,神动于外,而所以真贵也。”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着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表情、动作、暗示、眼神都传递着教师的情感,都会引起学生情感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会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科学的把握道德教育的认同规律,选择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热爱学生,就可以使教学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教师对教学工作倾注全心的情感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情感,就会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学生厌烦,学生就会紧闭情感交流的大门,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学生心灵上的伤害。

参考文献:

[1]何安明.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07(5):39-41.

[2]周华,江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49-151.

猜你喜欢
教学素养政治素养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谈编辑的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