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荷叶
摘要:现代教育中,社会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初中社会学科教育又是社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广大初中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迫切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社会学科的知识虽然是固定的,但社会学科的教学方式是灵活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在教学当中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力,使教学变得简单高效。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社会学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社会学科;问题;对策
前言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中社会学科知识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社会学科教育处在学生社会学科知识体系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更高级学府后的社会学科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社会学科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当前的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枯燥等问题仍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初中社会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初中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改实行以后,要求中学社会学科课程的教学不仅注重效率的提高,也要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首先应当使中学社会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社会学科老师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目标,认为学生的社会学科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社会学科现象和社会学科事件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新课改下社会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模式僵化
教师的教学设计难免会带有主观因素,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甚至有时候教师的主观意愿太强烈会伤害学生的自由发挥。许多学生往往课上明白、课下糊涂,根本问题在于上课的时候就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教师又只是一味地讲解,并不与学生产生深入的互动,因此无法在出现问题时对症下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能转变,将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堂气氛枯燥
根据心理学知识及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初中生表现出与其他阶段不同的个性特点。初中生一般正处于叛逆期,对长篇大论的理论以及重复性的学习过程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活泼的东西。当前的传统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大多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对社会学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先天的差异,再加上,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下的基础不同,在社会学科教学中会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社会学科成绩非常优异,在学习的天赋上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同时对社会学科非常感兴趣;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等,成绩在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之间,或者在某个区间内波动比较大,社会学科学习兴趣较高但可能天赋不高;还有些学生则是所有学生当中学习能力最弱的,学习成绩也最差,通常社会学科基础非常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技術水平不高
进入信息时代,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快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并不意味着其教学技术水平就一定高。有很多教龄比较长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也较深,难以接受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有部分初中教师习惯从网上下载课件,却从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生搬硬套的课件实际上对社会学科教学的帮助十分微弱。
二、解决新课改下初中社会学科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中学社会学科老师今后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做教学目标,而是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并能够深入分析社会学科事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也有利于中学社会学科目标的实现。
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一直在飞速地向前发展,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社会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会缺少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从来不会缺少璀璨夺目的知识结晶。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思想的解放或革新、融合或动荡,都必将带来文化领域的大爆发,留给后人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激情与豪迈,和《清明上河图》的精致而宏伟。
中学社会学科内容丰富多样,与语文、数学、古典音乐、美术和书法等各个学科都有交叉,因此今后教师应当认识到社会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在教学中善于与其他学科交织,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强化合作学习,增进交流互助
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自主性、互助性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初中生在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自主性,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实现扬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能力强者可以变得更强,还能带动能力更弱者,实现共同进步。
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和理解方式。初中生的人生阅历较少,知识积累不够深厚,看问题也肯定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不断的讨论和辩证中深化每个学生的理解,最终形成小组整体一致的答案。把单调枯燥的知识获取过程分解成一个个交互式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合作学习最关键的目标就在于让学生相互督促,实现共同进步。比如说,历史课上讲到《秦大一统》的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秦始皇修筑长城除了劳民伤财外,真的一点好处也没有吗?通过讨论,每个学生都会暴露出自己的片面理解,也能从别的成员身上学到新的观点。学生应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让别的成员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指出缺点,最后总结得失,这样才能有所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三)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自主学习
有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人中非常盛行,有人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但这并不是事实,至少人文社会学科的实用性是不可否认的。学好基本的人文社会知识,对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把日常生活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高级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方法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尽量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讲到有关《屈辱岁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思考题:如果有可能的话,清朝如何才能避免“甲午海战”等一系列战争的失败?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当时的世界形势,以及了解清朝和外国列强之间的军力差距,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就能发现:清政府被先进的工业文明打败是历史的必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四)采用分层教学,注重个性学习
所谓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依据,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每一个层次实现差别化教学,并最终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必须以其学习能力为根本依据,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复杂的东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进行综合考量。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天赋、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四个方面,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比如讲到《和平问题》时,教师对低层次的学生只需要求其掌握课本知识,明白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即可。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引导其了解当今国际形势并思考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正确途径。传统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不少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相较于传统教学,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都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热情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多元化。另外,人力毕竟有穷时,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需要大量的案例来作为参考,难免有时候缺乏灵感,这时候就需要参考网上的丰富资料。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全民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一个优秀的初中教师理应掌握一定的网络学习能力。课本上的东西只是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课外知识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挖掘。教师要善于整合零碎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社会科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教材把它按一定的规律分为了不同的学科和章节,但是依然能够看出各部分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却是线性的,容易把各个部分割裂开来。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面、立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实现长足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初中社会学科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差异明显、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该如何解决?这迫切要求初中社会学科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初中生正处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更应该以灵活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和有趣的课堂来为孩子们打开社会学科的大门。关于新课改下初中社会学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课题,亟待广大初中社会学科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新课改下中学社会学科生活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曾芳宇.新課改下中学生社会学科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方平.新课改下提高中学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王冬梅.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D].聊城大学,2014
[5]罗学斌.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问题对策研究[J].知音励志,2016(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