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42-01
鉴于长郡美国AP课程中心的毕业生将赴美国读大学,那么在中学阶段的中方课程内容设置就应该有相应的调整,而对于我们普通高中教材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本人通过在长郡美国AP课程中将近四年的教学实践,现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情分析
长郡美国AP课程中心的学生文化视野较开阔,学生们大多有出国游学经历,甚至有的学生游学经历十分丰富;因此,不少学生对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音乐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在讲解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时,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大;此时,如果让学生来介绍他所知道的外国相关文化和见闻,那么其他同学将会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会不错。
在学习动机方面,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是为了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而只有个别的学生希望从音乐本身出发去深入理解音乐的精神实质和审美特征,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目标方面,较多学生只停留在了解各种风格的音乐、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多听点当下流行的歌曲就好;只有个别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如在了解各种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种音乐体裁,在了解了世界各民族音乐之后会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差异,并且还可能把这种联系和差异发散到其他的学科和领域等。
二、课程开发者
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必须要有发起者,这个人首先是老师,然后是学生。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课本只是我们上课的一部分,师生应该共同来发现更多的适合他们自己的课程内容。教师对于教什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取舍,学生对于学什么也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此时,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样下来,课程内容与形式可以期望变得丰富多彩而且高效实用。
三、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探索
本人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反馈,以及相关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建议;对部分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内容进行了取舍,新增了部分内容,以及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和补充。这样一来,对整个教学顺序也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1.对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的音乐知识:音乐基本要素、怎样欣赏音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展开和扩充。让学生真正的知道音乐是如何组成的,并且能够根据这些“组成部件”去发现音乐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认识到音乐并不难懂,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办法来揭开其神秘的
面纱。
2.对教材中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也同样进行了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找出其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联系,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如:地理、历史、政治等。这样一来,学生逐渐认识到音乐文化是我们整个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和许多文化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3.教材第五、第六单元介绍的是世界各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教材中只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们的课堂中补充了“各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一具有探究意义的内容。学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如讲到日本的“能乐”与我国的“傩戏”如出一辙时,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提问;当讲到拉丁美洲的舞蹈和欧洲的部分民族舞蹈的相似之处时,学生们讨论到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等等。
4.教材第七至第十二單元介绍的是西方音乐的各个时期和流派以及著名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我在课堂中补充了各个时代的音乐特点以及音乐体裁的变化历程,学生通过纵观这些脉络,对各个时期的音乐乃至整个西方的专业音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另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兴趣不高,我在课堂中增加了个别音乐家的人物传记影片片段。这样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对音乐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更高的认可。
最后,对于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的演变,给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补充。让学生知道:即使如此让人“难以入耳”的音乐,也有其思想来由和理论支撑;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样化;我们可以不用喜欢这些音乐,但是我们也能够容忍它的存在。
5.教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只介绍了爵士乐这一种风格,根据学生们的建议,我们还讲了其他几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并且对爵士乐的来源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引发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发言。
6.教材第十四单元只介绍了我国古代乐器中的古琴,我们还补充了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史、演奏特点、音色等,并且对几种器乐体裁进行了介绍。学生们惊叹于琵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极强的表现力;当欣赏到由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和《万马奔腾》两首截然不同的乐曲时,学生们被这门乐器深深吸引;当学生了解到曾侯乙编钟所蕴含的高超的铸造技巧时,学生们叹为观止;当让学生尝试演奏看似简单的竹笛却无能为力时,他们感到匪夷所思......
就是在这种一次次的震撼中,学生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乐器的魅力,进而形成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7.对于教材第十五单元、第十六单元介绍的几位近代音乐家这一教学内容,由于时间仓促,只进行了简要介绍,因为第十七单元有展开。
8.教材第十七单元简要介绍了我国的歌剧和流行音乐,我对歌剧的内容进行的补充,加入了外国歌剧的发展以及著名歌剧的介绍并欣赏;然后还介绍了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欣赏了部分经典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内容扩展到近现代乃至当代,让学生来介绍当代的流行风格以及歌手,课堂变得十分活跃。
9.教材第十九单元《走向新世纪》的音乐内容较少,所以在课堂上只是主要对“音乐的社会功能”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学生们的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代表发言十分精彩,他们对学习音乐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有可能找到更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56.
[2]杨晓红.教材“二次开发”的远离及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2.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9.
[4]林德崇.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5]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