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平
摘要:高考复习是一个持久战,也许经历过了一轮复习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一些考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如此,二轮复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笔者针对二轮复习过程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精通教材;构建网络;精选精练;答题技能
生物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它不同于数学、物理,学好高中生物既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要求有精准的记忆。高考生物中有70% 以上是基础题,即使是到了二轮复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复习的主攻方向仍然要放在基础上,即使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也要在确保基础题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再去攻克一定的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精通教材是基础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要注重教材,因为要记的东西比较多,认真看教材是很重要的。同时把一些零散分布在几本书中的相关内容集中写在教材的同一个地方,这样,看的时候就可以联系起来记忆了。复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重基础”的指导思想,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但不会离开大纲,不会离开基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建议同学们高考前,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整个教材再重新仔细复习1~2遍,对教材上的重要语句(包括: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等)要熟练掌握,并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逐步筛选。当复习进入第二轮时,往往偏向于注重专题训练,从而忽视对教材的阅读,这样对于没有打牢基础的学生来说,往往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挥。因此我们在进入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对一轮复习的成果及时巩固,并落实基础知识与专题训练的关系。我们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善于利于教材,充分的掌握基础知识。
二、构建网络抓根本
高中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学习时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准的记忆能力,而且是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并能够合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在生物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多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力求做到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够把分散的各个知识点和具体例子通过书中的几条主线贯穿起来,达到系统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除梳理知识要点之外,还要体会其中蕴涵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协调,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例如,红细胞两面凹陷,增大了表面积,也容易发生变形,能更充分地与氧气接触,更自如地在毛细血管里运输氧气,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三、精选精练重“变式”
题目必须做,但绝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尤其是生物学科,要避免陷入到题海当中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选择有助于你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促进能力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克服读书做题“两层皮”
做题时要注意回归教材,切记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普查知识点,探索题目所要求回答的问题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做到“点题对应”;注意克服读书就是单纯读书,做题就是单纯做题,读书做题“两层皮”的现象。
五、记录错题,吃透“经典”
可以说错题是复习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因而建立错题集,认真分析错因非常有必要。一道试题答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对知识记忆不牢;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词、句,误解了题意;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原因。总之,记录错题,回顾错题,可以帮助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领悟出究竟在那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强化。在考试前重点以错题集为依据,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可以节约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六、突出实验 关注现实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关注现实,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必须突出对实验的复习,通过复习实验提高自己的實验能力;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以现实问题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目前,许多同学对于生产和生活比较陌生,所以平时要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许多问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要关注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关注报刊媒体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但热点问题仅仅是一种素材,不管是什么热点问题,如果放到高考题中,落脚点必然是所学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的。
七、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近年来高考命题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试题,同学们首先要正确识别图表的含义,从中准确提取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将所学知识与题干中的背景材料相联系。
八、有意识地强化答题技能
文字表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分析、推理、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文字表达能力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严格训练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明确性和简约性。该能力在做非选择题时才能得到很好提升,因此平时重视非选择题的练习和纠错。例如:实验步骤设计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为分组编号、相同处理、不同处理、观察现象或记录处理数据等,而在每一步的描述中,都要注意体现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如生长状况相同、相同条件下培养等。平时记住这些内容,考试中也可以避免失分。
由于高考开放性试题增多,如何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简洁的文字、图表进行表达十分重要。因此要精选出针对性、综合性强的试题进行限时训练,在解题能力、速度和规范性等方面适应高考要求。通过对解题前的思考、解题时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反思,寻找规律。这样坚持下去,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