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2018-07-30 10:59周田锋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对话教学

周田锋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使原本充满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教师疲于讲,学生倦于听;使原本复杂、动态的阅读教学变得简单化、静态化。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异化。因此,我们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即“对话”教学。

【关键词】“对话”教学 平等的师生关系 走进文本 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97-02

课程改革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目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使原本充满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教师疲于讲,学生倦于听;使原本复杂、动态的阅读教学变得简单化、静态化。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异化。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即“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我认为一方面指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生本对话”和“师本对话”;另一方面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其他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二、师生要共同走进文本

这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读,二是想。读,是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有哪些?但也有些语文教师不把主要心思放在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上,而是粗略地读几遍课文,看一看教学参考书,就直接去讲课了。这样做,既不能提高教学效率,也不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底气”。但也有部分语文教师为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挤掉了学生宝贵的独立阅读时间,使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结果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甚至一篇课文学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怪现象。这怎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其次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起“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吸取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因为真正的阅读,不仅仅要知道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结构及其表现技巧,还要通过对文章语言符号的解码,再现作品丰富的内容,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重构出作品形象的意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包括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也包括与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景象等方面内容的对话。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充足,认知的能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靠自身的努力不能排除的阅读障碍,如果这些阅读障碍不能及时排除,学生对阅读将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将会失去自信心。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架设沟通文本的“桥梁”。例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如阅读小说,可以抓住线索和环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散文,可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科技作品,可抓住作品所反映的科技内容,体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可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倾向。

三、要抓生成性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就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師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把学生从被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多向对话,知识可以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个性可以得到张扬。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在围绕话题对话时,师生之间可以敞开精神,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对话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