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24-02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承载着传统习俗,也承载着傳统文化。小学生对中秋节有体验、有认知,但这些体验和认知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深化。本课以“走进传统节日”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深入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思考
板块一:对接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师(出示中秋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想到了我们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呀?
生: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师:你们平常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生:……
【思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一个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考虑,开课之初通过图片及家常式的对话切入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地提醒和点拨。以学生的切身经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话题延伸开来,为找到学生下一步对中秋节这一节日展开活动的兴趣点探路。
板块二:自主提问,激活探究意识
师:大家说得真热闹!关于中秋节,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生2: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
生3:有哪些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
生4: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
生5中秋有哪些哪些习俗?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即板书呈现学生发言的内容。
【思考】提出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敏锐洞察力的表现,教师要试图把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兴趣诱发出来。给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定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于是时时有新问题,新发现。
板块三:确定主题,制定探究计划
师: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真是丰富多彩,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些话题制定我们的活动计划。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活动可以分几个阶段来开展呢?
学生汇报总结:第一阶段,制定活动计划,找到兴趣点。第二阶段,多样探究实践,探索中秋节。第三阶段,撰写研究报告,研讨秀成果。
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中秋节的由来,月饼的制作方法,中秋节的习俗等等。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最后小组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交流。并完善计划。
【思考】小学生在认知、经验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常存在着“人云亦云”的现象。在接下来的分组设计方案阶段,很多人看到自己周围的人想研究这一小课题,就一窝蜂似的都选择了这一内容,但实际上哪一方面更适合自己,却并不清楚。这时,就需要老师加以指点,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发展特长的课题方向。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板块四:布置任务,合作实践探究
师:我们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
【思考】由于教师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给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我适当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担当好本次活动的引导者,但也不能一切包办,适当地让孩子碰碰钉子,再自己去想想办法,对孩子的实践能力提高是一种有效的磨炼。
三、教学反思
1.依照心理学理论,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让自主探究成为动态生成的核心。实践表明,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关于中秋节你想了解什么?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