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8-07-30 09:36李建敏
魅力中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李建敏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基本上是每个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学科还身兼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阅读是语文学科要求掌握的一项重点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从文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了解主旨大意、对信息的总结概括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关键性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师生关系平等对话是提升学生对课本文本的基础.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体现在教学备课和实践课题等不同方面,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方式提升自己识文断字的能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是每个小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初步了解,具体对于内容的情感体验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循循善诱,达到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阅读的过程来提升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和对语言的敏感,进行可以自主理解更多文学作品,发展自己的文学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呢。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课外领域。

三、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少单独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学生阅读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学生对阅读了解较少,因此也很难有机会产生对阅读的喜爱。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阅读的平台。教师每周可以开设两到三节课留给学生进行阅读,数目可以由老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并且说明推荐理由。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是否感兴趣决定是否对该推荐书目进行阅读,避免由于看自己本身不感兴趣的书从而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再者,为了在读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在读书时会仔细阅读,提升阅读效率,而且对整本书进行总结,还能提高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说明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想什么,是指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不懂的字词,一些科技名词术语,难理解的句子,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阅读这篇课文,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什么,也有所侧重。如,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全文要讲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至于怎样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

五、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什么是陨石”、“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指什么?”等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六、唤醒学生生活体验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只有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与文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首先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其次是注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創造之人”。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共同努力,使我们阅读教学的明天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l]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2]宋长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