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清末禁烟

2018-07-30 10:59熊超
关键词:鸦片清政府

【摘要】中国的历朝历代从未如此重视烟毒之流害,何以延续至晚清而成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呢?中英正常的对外贸易因中国的极大出超使新兴的资本主义英国无法不生出挫败感,而鸦片贸易则恰好可以扭转这种形势。鸦片烟毒之害日渐严重,开始渗入统治王朝骨髓,开眼看世界的部分地主阶级意识到这一潜在危害,上书提倡禁烟。禁烟运动并无不当之处,但禁烟运动所采取的方式或许是值得探讨商榷的。本论文将从经济学的基础观点,即机会成本来分析禁烟运动值得探讨商榷之处。

【关键词】禁烟 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K2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45-01

禁烟置于晚清乃至中国历史发展和国家民族的视角下是毋庸置疑的爱国抗侮的伟大史诗事件。但跳出旧有的思维框架,将其纳入经济学范畴,即机会成本的逻辑里,可能会有一番新意。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晚清官僚中对于鸦片或烟毒的态度分为两派:一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一派是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禁烟”这一主张最早引起朝野争议的是由黄爵滋于1835年6月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银两外漏与吸食鸦片的关系,认为“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 ,痛切指出鸦片的祸害,并分析过去禁烟不成的原因是由于官吏的贪赃枉法,如果允许民间种罂粟将无法把禁烟进行下去,对减轻鸦片祸害毫无作用,进而提出“重治吸食”的主张:吸食者给予一年期限戒烟,戒烟不成的平民以死罪论处,官吏加等治罪,邻里互相监督,对知情不举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对举报者则予奖励。同时,他还提出几项具体的禁烟措施。林则徐力持赞同意见,在其《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中,他奏言,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iyi)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的施行将会打破弛烟派的“怀柔”政策,间接刺激以鸦片为主要利益的外商,最终影响英国整个国家的对华鸦片输入,迫使英国不得不采取武力,过早地将晚清置于不利地位,即意味着放弃可拖延的“怀柔”政策,放弃与英国和平的贸易关系。弛烟派的“怀柔”政策肯定是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是为其利益而服务的。对于英国等鸦片输出国来说,是乐于见到这种变相允许的鸦片贸易,因而,两者在对待鸦片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而禁烟的施行,是强烈爱国主义的官员摒弃自我利益而为国家民族斗争的表现。但这一政策,直接损害了外国走私者、烟贩、部分贵族和地主官僚的利益,之前针对鸦片问题而形成的“统一战线”自然而然被触发启动。首先就是在朝野中禁烟派和弛烟派的派系纷争,一旦失败,英国则不得不依靠国家的政治勢力给晚清政府施压,而这种方法似乎难以奏效,最终英国诉诸武力,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晚清政府的大败,其后果是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众多资本主义国家鱼肉的对象。鸦片贸易兴起发展后,自然经济从中国这个广大市场的完全垄断者变成寡头垄断者,与商品经济对等存在。禁烟这一举措无疑是晚清统治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希冀重新夺回完全垄断权,但这必然会引起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纠纷,一言不合就战场相见,这对于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晚清是很不利的,一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腐败的晚清政府承担不起;二是战争会最先破坏沿海原本稳定的经济发展链,导致经济发展滞后;三是一旦战事起,政府定会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加重人民的负担,使民受苦。

禁烟施行,势必会招致沿海沿江以鸦片贸易为主的商贩所得利益的锐减,因此所上缴的税收不可避免地减少;禁烟施行,且会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关税因此减少;而且,禁烟施行,会导致沿海沿江的部分民众失去谋生的手段,引起民患系数的增加,威胁晚清统治,即意味着放弃鸦片贸易的巨大关税收入,放弃部分正常的贸易往来,放弃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禁烟施行可以在某个独特的点,举全国之力塑造一个成功的典型出来,晚清政府塑造的典型就是为人所知的虎门。但其所付出的成本、所放弃的东西,从当时的实际情形来看是大于禁烟的收益的。从税收来看,当时洋土药税厘是清政府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而实行禁烟,进口鸦片和土产鸦片每年减去一成,这意味着每年将减少80万两税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清政府动员一切力量,想方设法弥补洋土药税厘锐减造成的财政损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廷下达谕旨:“国家岁入洋土两药税厘,为数基巨,均关要需,现既严行禁断,自应预筹的款,以资抵补” 。同年十一月,推行印花税法,制订《印花税则十五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度支部奏请各省盐斤加价,以抵补要税。鸦片贸易的减少和禁止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晚清政府不得不巧设名目,增加税收,有意地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激起民愤。而许乃济极具前瞻性的看透了这一问题,在其上书《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中提到“以中原易尽之藏,填海外无穷之壑,日增月益,贻害将不忍言。或欲绝夷人之互市,为拔本塞源之说。在天朝原不惜捐此百余万两之税饷,然西洋诸国,通市舶者千有余年。贩鸦片者,止英吉利耳。不能因绝英吉利,并诸国而概绝之,濒海数十万众,恃通商为生计者,又将何以置之?” 沿海原与洋通商,谋取利益而生存的民众,因晚清政府的禁烟举措,使除鸦片贸易以外的与华贸易受限减少,这部分民众被动地失业,长久为之,难以维持生计,被迫事于鸡鸣狗盗之勾当,造成社会混乱,因而威胁到晚清统治。

清末禁烟运动并不能一成不变地遵照既已的传统认知,相反,禁烟这种激进的方式迫使晚清提早面对具备完全侵略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猝不及防中成为那段历史的遗弃儿,而后饱受欺凌,艰难成长。但清末禁烟运动的历史成就和功绩并不能被否认,当置于机会成本角度的分析时,晚清的禁烟运动直接以中央权力强制禁烟,这种过于激进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的后果或许大于主张弛烟所取得的结果,因循利导才是概全之法。因而,对于清末禁烟运动不需要一成不变的思想和观点来重唱赞歌,相反,我们应结合历史与现实,寻找不同的视角和思维逻辑去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结论,不管这个结论于时下有用与否,但至少会对相关的现实起到一定的作用,警后世,益当今。

参考文献:

[1]鸿胪寺卿黄爵滋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日奏折.

[2]《林则徐集·奏稿》(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601.

[3]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2016:5790.

[4]太常寺少卿许乃济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奏折.

作者简介:

熊超,1992-,湖北荆州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鸦片清政府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清政府对军事威慑战略的一次充分运用——日本侵台事件中清政府的军事斗争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