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云
褚斌杰(1933—2006),北京市人,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褚斌杰是新中国教育界的元老之一,生前曾长期兼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诗经学会副会长、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白居易学会顾问等职。褚斌杰逝世十年后,清华大学马庆洲教授回忆褚斌杰,“那笑声浑厚、洪亮,富有穿透力。共鸣之下,不禁顿生伤感,泪水潸然。”褚斌杰长期在编辑、教师这些普通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品质高尚、贡献卓著,成为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纪念。
此日中流自在行:追梦的九三人
褚斌杰出生于中医世家,有着珍爱生命、治病救人的褚氏家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将本来就已混乱的中国推入苦难的深渊。年轻的褚斌杰目睹国难,秉着读书救国的信念,坚持在战乱中读书学习。日本投降后,褚斌杰考入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根据褚斌杰老友白化文教授回忆:
1954年秋季,褚大学长毕业后即留系,作古代文学教研室助教。1958年反右后,中华书局需要补充一批新生力量,于是,中文系把时为研究生的程毅中学长,作助教的褚大学长和傅璇琮、沈玉成,后来还有李思敬学长等位,陆续调到中华来。我因和程毅中学长关系特殊,时常出入中华,慢慢地和褚大学长又经常往来。褚大学长和沈玉成一起,到时居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18号的舍下来,吃过几次便饭。那时,他们两位都是光杆儿,我的爱人李鼎霞又是原燕京大学1951级关门弟子,和褚大学长有过一年的上下班同学之谊,我们俩应该请请他们的。不久,褚大学长和黄筠学长结婚了。我们听了很高兴。褚大学长在中华那十几年,处于不受重用阶段。
白化文教授关于反右后,褚斌杰作为新生力量补充到中华书局是委婉的说法,只是不想继续触碰那段荒诞的历史。其实,褚斌杰在反右开始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调离教学岗位本身是一种惩罚性质。褚斌杰是著名诗人、爱国进步青年,因此,反右不久(1958年)就被莫名其妙地划为右派,成为需要思想改造的对象,转入中华书局,担任哲学、文学编辑室编辑。褚斌杰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接受教育,更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整理出版多种古代哲学、文学著作。
1970年5月18日,褚斌杰被下放到咸宁,直到1972年底回北京参加二十五史点校工作。褚斌杰和启功同住在那种漏雨不挡风的小窝棚里,在那里经历了水土不服、劳动改造、军事训练、深挖“五·一六”分子等一道道关,褚斌杰也落下肺病、胃病等顽疾。据褚斌杰的高足方铭教授回忆:
在检查出来肿瘤之前,先生虽然清瘦,但是身体并没有异常的现象。2005年5月,北京大学校医院例行体检,发现先生肺部有阴影,因为先生曾经患过肺结核,所以,随后在几个医院检查的结论,都认为是肺结核钙化,后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切片检查,确诊为肺癌晚期,先生很快就住进了肿瘤医院,开始以介入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化疗。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位于西四环定慧寺桥附近,离先生的家和我的住处都比较远,先生住院后,白天有家属陪同,我白天往往事情比较多,大部分时候,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医院探望先生。先生住院期间,每周五晚上回家休息,周日晚再到医院化疗,有的时候会在家里多住些日子。在医院住院的时候,先生的弟子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毓庆教授送给先生一个MP3,先生一个人常常躺在床上,安静地听着音乐或者相声、快板。先生抗战时从北京搬到了济南,对山东快书情有独钟,在咸宁干校的时候,跟启功先生住一个房间,启功先生的任务是抄写大字报,而先生常常创作并演奏山东快书。我有的时候已经进了病房,先生还沉浸在音乐或者快板之中,没有发现有人来了。
1978年,褚斌杰重新回到北大,继续教学工作。褚斌杰是新中国教育界的元老,组织认为他如果加入民主党派将能更好地发挥影响力,经征求本人意见,褚斌杰服从安排,加入九三学社,1985年2月1日,正式成为九三学社社员。原来大家以为褚斌杰加入九三学社是受到老社员启功先生的影响,其实主要是组织上的安排。
万叶千花一手裁:人民的教育家
褚斌杰是新中国教育界的元老,早期作为老一辈学者如游国恩等诸位先生的助手,参与了建国后中文专业教学体系的创建。新时期又参与或主持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方面都作出了显著贡献,其编写的教材一印再印,达到几百万册。
褚斌杰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几十年来,指导过的世界各地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有100多人,在褚斌杰诞辰七十周年的庆典上,大家济济一堂,谈起当年受教于褚斌杰,一个个故事令人感动。褚斌杰的性格温而直、善而刚、恭而安,这样的性格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走正道。褚斌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彬彬有礼、有涵养,而且发展又各有特色。既有像黄凤显、章必功教授那样以学术闻名的大学校长,也有像方铭教授那样能够团结海内外学者、积极投身当代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带头人。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回忆说:
几年前,我随方铭教授到北医三院看望在那里住院治病的褚斌杰。方铭兄到有关部门为先生办事,我自己到病房去。我看褚斌杰面色特别不好,询问之后得知,他因胃部大出血,一直不停地输血输液。那几天很冷,可以设想,整天往一个病人的身体里灌凉水是什么滋味!我掀起被子,轻轻地为褚斌杰搓脚。先生竭力想制止我,可他老人家身上扎了好多针头,动弹不得。我说,《孟子》言,挾泰山以超北海不能,难道为长者折肢也办不到吗?我轻轻地为先生揉搓,慢慢地,他的脸上有了些红润……
褚斌杰平等待人、提携后学的事情很多。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回忆:1985年,他19岁,从江西乡镇来到北京求学,他一边寻找机会赚钱养活自己,办过培训学校、做过网络公司、也开过餐馆。另一方面他要拜师学艺,最后打听到褚斌杰口碑好,就直接投奔褚斌杰,受到礼遇,还为他制定了培养计划。杨波跟随褚斌杰学习了几年先秦文学,还能够背诵《诗经》等经典,但是他认为跟褚斌杰学到的最宝贵的还是做人。杨波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后,提出以个人的力量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十万名贫困生入学读书。《中国教育报》在采访杨波时,他说:“我坚信教育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名声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
习习香从纸上来:一代学术宗师
褚斌杰早慧,出道也早,因此虽然去世的时候年龄不算大,但学术研究的历史还是比较长,加上多年的勤奋,因此成绩卓著。《光明日报》刊载的《褚斌杰:坚持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编者按说:“褚斌杰一生主要從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在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诗经》与楚辞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期坚持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继承和发扬中国学术史传统,致力于克服中国文学研究的西化倾向,努力恢复中国文学的全貌,同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褚斌杰的学生谭家健在纪念文章中说:
1955年,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我们讲授中国文学史先秦段的有两位老师;讲文学史的是游国恩先生,讲作品的就是褚斌杰。第一次上课的印象是:身材修长,风度翩翩,北京口音,语言准确,表达清楚。尔后逐渐获知,褚斌杰1954年留校任教,当时才二十挂零,已崭露头角。大学三年级(1953年6月)发表《屈原——热爱祖国的诗人》,大学四年级(1954年3月)发表《谈<三国演义>》以及《白居易的生平创作》,1955年,发表《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评价》、《李后主及其作品评价》,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此书多次修订再版,先后被译成英、法、西班牙、日本、朝鲜文字),1957年发表《论李清照及其创作》,引起古典文学界的广泛注意,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在大学四年级时撰写的《白居易评传》(1980年、1994年再版)。这样早熟的累累硕果,让学生们由衷敬佩。
开创性是褚斌杰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贡献。褚斌杰学术视野开阔,涉及领域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等,而在文学研究领域,又贯通古今,博闻强识,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中,关于中国文学本位立场,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价值,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石。褚斌杰的《诗经与楚辞》《诗经与楚辞导读》等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的第一部,虽然是为了方便《诗经》《楚辞》的教学工作而撰写,但其中贯穿了褚斌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心得,也是重要的《诗经》《楚辞》研究著作。褚斌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文学)》最早出版于1983年,此后,又加以修订、补充,多次再版,因为内容全面丰富,而又能提纲挈领,被认为是最适宜教学用的先秦两汉文学史教材。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率先将文学史分为理论、史学和作品三个部分,奠定了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格局,而褚斌杰就是这个格局的缔造者之一。褚斌杰的《诗经全注》和《楚辞要论》是他众多《诗经》《楚辞》研究著作的代表作,其中,《诗经全注》在继承中国古代《诗经》研究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中国文学研究的秩序,对《诗经》305篇作品进行了精到的诠释。褚斌杰也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对中国古代的各种文体起源、特点、发展有深入辨析,是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褚斌杰的史学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和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紧密结合的特点,如《鲁迅所受中国历史影响和他对中国历史的态度》,很早就注意到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关系问题。后来,褚斌杰所撰写的论文《司马迁的史学与文学》《司马迁的漫游与史记的写作》等也是着眼于文学与历史、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将研究纳入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范畴,则体现了学术视野的前瞻性。白化文教授说:
褚斌杰指导研究生,论文题目环绕着这个大目标,一环扣一环,逐步推进。例如,有关《楚辞》的研究,是断代分给研究生的,像“宋代的楚辞学研究”、“清代的楚辞学研究”等等,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大型的第一段文学史研究论文与资料集。窃以为,此种指导方法极好,比“散射”强百倍,值得效法。
褚斌杰对于古典文学成果的社会转化和大众化工作的推动和贡献,则体现了他的社会担当。褚斌杰在担任电大主讲教师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在电大学员中影响甚大,而且他的《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也是一本极为成功的普及古典文学知识的读物。他的《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一本研究者撰写的中国古代神话通俗读物,对于中国文化向海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褚斌杰是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他的这些工作,为一些学者所不屑,而褚斌杰却投入了不少精力去做,而且一直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