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翰 顾遥 梁锋
摘 要:广西北部湾港口地区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紧密相连。绘画是民族地域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用以水为媒介的水彩画语言表现北部湾港口地区的建设风貌更有优势。文章从绘画构图、空间、色彩和技法等要素来阐述如何通过水彩画的语言传播广西北部湾港口人文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北部湾港口;水彩画表现
广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航海贸易的历史渊源。相较过去,如今的广西地区更具海陆联动优势,再次肩负起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使命。在新世纪“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港口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相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绘画艺术是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水彩画以水为媒介,对北部湾港口题材的表现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天然的优势。
一、北部湾港口地域文化特点
“北部湾”城市指广西南部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为代表的几个城市地区。这里地形多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层结构稳定。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茂盛,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北部湾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并建有诸多大型海港,大海、蓝天、海港、渔船齐聚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北部湾地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港口地区包括钦州、防城港、北海三港。如,钦州港是天然的优良港口,水域宽阔,在近代曾被孙中山先生喻为南方第二大港,北海合浦港在汉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在近代更是发展迅速,在2000年被广西区政府规划为工业港口。2017年“一帶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习总书记首先来北海港调研考察,提出写好海上丝路新篇章。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北部湾地区各民族人民和平共处,支持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渔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民间文化艺术和谐交流传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设立等等,都促进了本地区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法国艺术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要素”,他也曾经分析过地域条件对地域性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其中包含有“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而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因此,对广西北部湾港口地区的水彩画创作必须考虑到北部湾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特点。
二、北部湾港口题材水彩画创作的实践
绘画题材是直接反映创作者心理状态的具象表现。北部湾地区港口建设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代表性。“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港口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产生活环境,以渔业为主的传统港口,以工业为主的新兴港口都具有各自的人文特点。因此,对北部湾港口题材的艺术创作内容、表现技法和审美理念都应以北部湾港口人文风貌研究为基本,将北部湾港口地区不同的人文价值与水彩艺术巧妙结合,使其更加具有表现力。
(一)构图灵活 错落有致
构图是对绘画形中各种形式语言重新组织的过程。构图体现出了创作者的构思,创作者的构思又决定了绘画构图,可以说,一幅画面的成功与否与构图有密切的关系。
1.借用物体的前后遮挡来营造空间
现实主义绘画中,最重要的是对空间感的营造。无论是西方注重写实性的绘画作品,还是东方绘画偏写意性的作品,无不在对绘画空间感进行着组织和营造。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所说:“每当一幅画的空间概念是依靠轮廓线进行确定的,而不是依靠体积和光线来确定的时候,重叠在决定各物体在第三度中的顺序方面就有着特殊的价值。对于某些画家来说,创造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互相重叠着的事物组成连续性系列来取得。”《海港1》采用的构图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初选取素材时就有意识地考虑到这种遮挡关系。画面中远远望去的主体物紫色的船只在前,后边油罐被前面的物体所遮挡,从而更易营造空间感。此外,画面采用远景的构图方式,细节被弱化,一眼望去突出的是整个海面港口热闹的氛围。
2.通过形式线的排列突出画面重心
绘画形式语言的形状元素是由点、线、面组合而呈现出来的,点线面的不同罗列、组合造成了千姿百态的构图。绘画构图中,对形式起作用的长线,叫做形式线,它有着组合、统领画面的作用,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2]。因此,在创作中利用形式线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显得尤为重要。如《海港2》画面中所有的吊车杆垂直树立起来形成垂直的形式线,旁边的的船只停靠在港口码头旁边与海平面的水平组成水平的形式线。创作者利用水平的形式线和垂直的形式线交互运用使画面传递一种平静、开阔、高耸、挺拔、刚直的视觉效果。又如《海港3》画面中长长的吊车杆,往下摆的吊勾,描绘的就是大吊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轨迹。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画面的结果,利用吊车空中作业中倾斜的大角度构成倾斜的形式线,很好的表现出画面的动感和速度。
(二)色彩和谐 对比强烈
色彩之魅力犹如歌曲中优美动人的旋律。色彩是绘画表现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布局,会使画面的形式结构更加完美。
1.描绘户外光色的变化以揭示主题
色彩学的原理指出:光是色之母。光可以改变物体的形与色,天气和时间的不同变化,会产生各不相同的光色效果和画面情调。因此,在水彩画创作中要学会利用光与色的组合与对比渲染画面的意境。一种情况是利用投影来表达画面空间,如逆光下的景物,有了投影和强烈的光感画面就会变得富有生气。如《海港4》这幅作品中物体组合较为复杂,为了能表现港口繁忙的场景,创作者选择了一个逆光的角度进行创作。由于受光线照射的影响,地面投影呈现蓝紫色,画面色彩显得丰富。另一种状况是要利用每个时间段的光线变化所带来的色彩影响,如《海港印迹》这副作品描绘的是夏日阳光下正午港口的景象。由于夏日正午阳光直射地面造成了巨大的明暗反差,物体色相和环境色也变得十分明确。这时应克服物体色彩间相互独立的感觉,增强色调中的光色气氛,从而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感受。
2.巧借色彩的互补关系来平衡画面
所谓补色是指人的视觉神经看到一块颜色后产生对其相反的色彩的一种需求。由于人类视觉原理,在整幅画面色彩布局中必须考虑到色调与补色的关系的平衡才能使画面达到符合人类审美的标准。《海港5》,创作者就是利用这一补色原理去营造对比强烈的视觉张力。首先,画面中蓝色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前边地面上蓝色吊车柱子的投影与后边淡黄橙色天空背景形成了互补色的对比作用。其次,在画面布局中让纯度略高的黄橙色集中在构图中心,通过与周围主要的蓝色吊车柱子及地面蓝紫色的投影对比,突出视觉中心。最后,画面后边排列整齐的集装箱互左右呼应,左边纯度略低的红色与右边纯度低绿色形成互补,右边紫红色的箱子与左边黄绿色的箱子互相映衬,当然画面所有的补色都要控制在画面色彩的谐调性范围之内。
(三)技法多变 不拘一格
优秀水彩画作品是技与艺的巧妙结合,一个画家如果没有熟练的手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是不可能的。在水彩画创作活动中,对绘画技法的熟练运用是完成创作的前提。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多樣,不同的方式对应于不同的作画技法。
由于在港口题材中,机械类物体结构严实,体、面关系明确,起稿时必须应当形体准确,铅笔草图越精确,后面的步骤也越容易。在西方古典绘画中有不少大师采用十字方格的起形的方法,如德加、安格尔等大师皆借助于此法。对于港口题材的复杂性,在创作中可以采取十字方格打形法,由于水彩纸表面易损坏,所以打形时应该小心谨慎,可以借用直尺等工具来辅助画面。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进步,大量的新媒体介入,也改变了我们以往比较传统的作画方式。例如,在起稿过程中可以借助投影仪的使用,在前期用图像软件处理图像等,都给创作者带来不少的便利。此外,在打稿过程中用留白液留白也是一个便捷的方法,其作用是在作画前先预判画面中需要留白的部分并控制画面效果。
一幅画的完成常常需要多种技法并用,以求得丰富的艺术效果。平涂法是在港口题材创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法。所谓平涂法是调和均匀的水和颜料用整齐的笔触来刻画对象。这种技法适用于单纯、平展、凝静坚硬和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物体。法国后印象时期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都采用了此种作画方法。《海港印迹》画面中先利用平涂法的使港口繁杂的船只和大型机械对象简化、浓缩,抛弃了物体中细微的明暗变化,不仅强化了块面的效果,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另外,沉淀法也是在港口题材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沉淀法是用大量的水调色让其在画面上进行自然干后形成颗粒状的效果。英国画家透纳和美国画家惠斯勒等都经常用此方法作画。《海港5》蓝色的吊车柱子就借助于这一技法完成。画面中运用群青色、湖蓝、土红等易沉淀的颜料,用大量的水调色后在画纸表面上浮一层薄薄的水和色,待画面自然干透后,会出现颗粒大小不均的沉淀效果。此法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气氛,具有水色淋漓、景物虚幻、物体质感和肌理变化丰富的美感。诸多画面在第二遍着色时多采用干叠的画法,借以表现物体面的转折和坚固感,吊车转折面由于日晒雨淋而锈迹斑斑,用干擦法和喷水的技法增加了物体的质感、画面的趣味性。总之,技法的丰富多样性告诉我们对不同画面效果应该运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现。
三、结语
通过对北部湾港口题材水彩画的创作实践,笔者更加意识到绘画表现中“现实性”与“当代性”的重要意义。绘画创作是创作者对人类社会实践认知的在表现形式之一,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而水彩画创作应拓宽其绘画表现形式。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材不应局限,重要的是能否展现独具特色的风格,能否明确展现文化中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总之,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的作品是毫无价值的。
注释: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62.
[2]蒋跃.绘画构图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9.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