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硕,孟凡莉,汤铁军,袁 欢
(1.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鲜明的中华文化,而武术更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民族文明的标志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兼收并蓄了众多文化的精华,从而具有了广博的蕴涵和厚重的积淀。但随着申奥失利,学者们产生不同的想法:一部分学者认为武术没能申奥成功,是因为武术不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没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和判分标准,难以适应大趋势下的“西方体育体系”。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无论武术申奥成功与否都不得叛离武术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不能因为申奥而把武术变向转变、剥离成毫无文化底蕴的技巧类项目。作为21世纪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本科生,我们本着全面高素质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本方针,要坚定自己专业的价值取向,对民族文化有着坚定不移的使命感,对所学专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随着现代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武术也应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从目前来看武术的发展并没有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要,武术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满足不同时代人的生存需要和社会需要。
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通过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搜集大量文献资料,运用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网中的全文数据库等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与论文相关的期刊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专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77份,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1%。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获得的录像资料和数据在Windows 7系统下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系统处理,并作出分析统计的数据。
2.1.1 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价值取向的认知程度的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价值取向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完全了解武术价值取向的人数为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部分了解的为4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完全不懂的为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可以看出,完全了解的人数并非最高,也就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价值取向的了解程度不高,对武术价值取向的涵盖范围及认知程度并不追求深度,大多数学生对武术价值取向仅为部分了解,认为自身专项的价值局限性较大,不做深刻了解,但是理解武术的概念、理念及意义。在全部调查的学生中对武术价值取向完全不懂的人数极少,说明对练习武术的用途及武术的意义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的人只占极少数。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武术价值取向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程度较为局限,大多数人只是泛泛地了解武术的含义及其意义的价值取向。
由表2可以看出,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目的较为广泛,但有几项选择比较集中。在所有调查的学生中,为了强身健体选择学习武术的人数为22人,占比为30%,是所有选择学习武术因素中占比最多的,可以看出,专项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多为强生健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选择学习武术的原因较多的是仅为考学,人数多达2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这说明许多学生学习武术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或是自身发展,而并非作为自身提高的一项运动。选择社会指导因素的学生为15人,在所有因素中排第3位,占百分比为21%,社会指导因素作为学习武术并攻读完大学后的就业方向指导,其中包括了各种就业工作,以及为了习武而选择走向演艺事业,不少人为此学习武术。少数人选择学习武术是因为身处武术世家或父母所愿,把武术作为自身的必修课,这部分有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在所有调查学生中所占比重较少,说明了并非有很多武术世家出身的学生或是父母所愿而学习武术,同时这部分调查学生完全了解武术价值取向及其文化发展趋势。在热爱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因素中,人数只有6人,仅多于其他原因学习武术的2人,所占比例为8%,同时这6人则是对武术价值取向完全了解的人,也就是说针对武术价值观、价值取向而选择学习武术的人只有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非常少。综上所述,武术所带来的价值取向更多的集中于考学,强身健体和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及事业发展,而真正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爱和身处武术世家这2项因素在所有学生中只占少数。更多的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并非深入学习武术的精华和武术的内涵,而是作为自身在社会发展的一种运动方式。
表1 了解武术价值取向的程度
2.1.2 影响武术价值观偏差原因的调查由表3可以看出,影响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影响武术价值观偏差的因素的调查中,有22人认为政府支持度不够而影响到武术在现在的价值观有所变化,这部分人群占所有参与调查者的30%;选择日常教学训练中没有体现对武术内涵及文化的教学的因素人数为21人,占29%,是仅次于政府支持力度小这一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社会人群参与度较小这一因素,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20人认为这一因素是影响现代武术价值观偏差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较大。在所有因素中,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的冲击并没有显得尤为重要,所有调查者中只有3人认为影响武术价值观的偏差是由于外来文化对武术自身文化的冲击,说明在对外来文化对武术文化以及价值观的问题上,并没有影响人们相信自己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和价值。同样,有极少部分人选择了自身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这部分调查者人数仅为3人,占所有调查者人数的4%。在长期从事武术套路的学习对武术套路的兴趣逐渐降低从而转变了对武术价值观的偏差这一因素中,在所有调查者中仅有4人。综上所述,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影响武术价值观的偏差的问题上,更多的集中于日常教学训练中没有体现对武术内涵及文化的教学、社会群众参与度较小及政府支持力度小这3种原因上面。这3种原因对当代武术的文化及价值观的偏差影响较大,造成了武术套路专项学生对武术价值观认知的偏差。
表2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调查
表3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影响武术价值观偏差的原因
2.2.1 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功能对自身的影响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对自身教育影响的3个方面中,加强自身训练所占人数最少,为13人,占所有调查者的18%。说明武术的教育在对自身的教育方向中较少的学生会因武术的教育而进行更多的自主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使自身更主动的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这一项中所占人数为28人,比例达到38%,这意味着更多的学生在习武过程中包括大学学习武术套路专项过程中,更注重了对武术本身的文化内涵及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的关注。这说明了学生现在不仅是为强身健体而进行武术训练,更多地是挖掘武术的内在精华,把武术作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培养方式。在自身日常生活习惯及作风的规范一项中,选择者是最多的一项,为32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4%。由此可见,对武术的学习和认知,更多的人使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上得于完善,通过对武术的学习,更丰富了自身的生活,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价值;对平时的生活作风进行了提高,从待人接物和礼仪形态的方面对自身严格要求,从而体现了在专项训练中的严格要求。
2.2.2 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功能对武术教学的影响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在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影响武术教学的调查中,使教学与武术内涵的认识更为丰富这一影响中,更多的人并不认为影响较大,只有7人认为对武术内涵的认知更为丰富,由此可见,虽然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其教育意义在对武术教学过程中,对武术内涵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没能增加习武者对武术的文化内涵的认知。武术的教育对武术教学中加强武术教学的规范性这一影响是大多数调查者所认可的,在所有调查者中,认为武术的教育加强了武术教学的规范性这一影响的人数为36人,在所有调查者中所占比重最大,说明武术具有规矩的教学模式,和民族传统且被人敬仰的教学方式,并非随意教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武术的教学形式在不断的规范,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保留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上不断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更为科学的训练教学。在所有调查者中认为,武术教育对加强武术教学中动作要求的规范性这一影响中也占了较大比重。不难看出,武术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宗旨对严格要求武术动作,严格进行武术训练都有很大影响,进行规范的动作练习不仅是对自身武术训练能力的培养,更是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尊重。
2.2.3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调查由表6可以看出,在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中,认为使社会更多人群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的调查者人数为14人,占比仅为19%,所占人数比重较少,说明了武术的教育功能在对增加了解武术内涵的人群起到的作用较小,没能有效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华,对社会人群了解武术文化没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对认为使更多人进行武术的练习及进行强身健体的锻炼的人数为25人,占所有调查者的34%,说明了武术的教育作用在对社会人群进行习武练习有一定作用,带动了部分人进行强身健体的武术锻炼,但所占比例较少,认为武术的教育功能在指导社会人群练习武术的作用上仍需加强指导作用,促使武术更广泛的传播及更大的提高人们对武术的价值观。更多的调查者认为,武术的教育作用更多的存在于社会人群对武术的欣赏层面,加强了社会人群对武术的喜爱程度,但是仅存在于表层,并没能深入了解和学习武术,使得武术只发挥了其表演和供人们观赏的作用,对社会指导意义并不大。
3.1.1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于武术的价值取向的了解程度不高,对武术的价值观不够清晰;武术对其影响在文化内涵的方面影响较小,而在利用价值中的影响较大。
3.1.2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有着明确、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不易受到外界低俗文化的干扰、影响和渗透。但是对社会的武术文化及价值的观念较为薄弱,对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没有受到文化内涵的影响较为严重,影响了对武术价值观的偏差。
3.1.3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功能对自身的影响有积极向上的趋势,武术的教育功能促使自身更主动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和规范了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风,但是较少的可以通过教育实现自身加强习武练习。
3.1.4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认为武术的教育功能加强了中国武术教学的规范性及教学过程中对动作细节要求的规范性,但是对武术内涵的教学较少,缺乏理论的支持,在对内涵和价值观的教授中作用并不显著。
表4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武术教育对自身的影响调查
表5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影响武术教学的调查
表6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对武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调查
3.1.5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认为武术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更多的在对武术的欣赏层面的要求,在观赏性方面偏大,实用性偏小,社会人群练习武术达到强身健体目的和了解武术文化底蕴的较少,说明武术对社会的教育还有一定欠缺。
3.2.1 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目前一些院校开设的专项理论课程较少,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所以我们应较多开设武术发展进程和武术内在文化等课程或增加专项理论课时。
3.2.2 积极引导和贯彻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习武先习德”的理念,应加强在日常专项训练过程中注重武术基本礼仪。
3.2.3 在专项训练过程中更要突出教学套路的技击含义,武术的核心是技击,在教学中应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攻防意识。这是武术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法有其独特性,应在武术教学中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武术动作进行说招、解招、拆招,讲解组合动作的攻防含义,加强学生攻防自卫的意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自我保护、防卫的能力。
3.2.4 由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从事武术运动的目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对待武术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在课上课下更多地涉及到武术价值文化的内涵,积极和科学地引导学生养成和形成正确的对待武术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