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 王凤山
红卫村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原镇北部,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之景,旅游资源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红卫村村民对新时代有了更多期盼。
但这片绿草盈盈、石瓦相间的美丽乡村,原来却存在“脏、乱、差”现象。短短几年,红卫村在村两委带领下,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乡村协同共治机制,正朝着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迈进。
走进红卫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新淳朴的农家自然风光,村道平坦干净,老人聚在一起聊天。
“这几年,村里头的变化可大了,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村里感觉很幸福。”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林圣琪很是自豪。
原来,红卫村也曾出现过溪水污浊、垃圾遍野、村道脏乱的现象。变化出现在2013年,彼时国家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红卫村村主任高扬春就有了借机改造村子的想法。
村里的3条小溪是首批改造对象。“小溪穿村而过,一遇大雨便水漫村道。”高扬春说,村民习惯在小溪旁扎鸡鸭舍,这是最大的顽疾。
改造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怎么做?老党员一对一入户,劝说拆除溪旁鸡鸭舍;管道施工紧跟而上,家家户户的污水问题解决了……
最终,3条小溪美丽转身,赢得认可。“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老百姓的干劲儿更足了。”高扬春说。
美丽是全方位的,要让每户的一宅一院和房前屋后都受益,这超过了原有的资金预算,超出的钱从哪里来?
在村集体收入匮乏的情况下,村里发动在外创业的乡贤,成立经济促进会,采取成员自愿捐款的方式,为村庄完善基础建设出资出力,还担负起赡养老人、资助贫困生的社会责任。
就这样,在村子变美的过程中,红卫村的民心重新聚起,带来许多正能量。
在红卫村村委会,有一张“平原镇红卫村两委成员职责机构图”。图中对干部职责逐层分解,依次建立了廉政监督小组、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指挥部、生态环境养护站等32个小组机构,组织机构完善、职责分工明确。
32个小组机构,需要多少人参与?“有60多个人,除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其余都是自己主动要求参加的。这得益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带领下,村民们参与度越来越高。”高扬春说。
鸳鸯树(翁财武 /摄)
红卫村清代古井(翁财武/摄)
党员林世顺是一名退休村干部,担任红卫村道路交通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在主干道指挥来往车辆,经常一站就是大半天。
平原镇是有名的“隧道之乡”,在外打拼的乡亲很多。最忙要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村民开车回家,路线怎么走、如何停车,林世顺指挥得妥妥当当。此外,一到收获的季节,巡逻和劝导工作也少不了。“村民晒农作物要规范,不能占用公共通道。”林世顺说。
吊脚楼多为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居所,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极具特色的古老建筑,远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的干栏式建筑。房屋地面随倾斜地形变化在30~70°的斜坡上,使用斧凿锯刨和墨斗墨线等搭建。最终形成了掉层、错层以及附崖等奇特的建筑形式,由单体木构相互搭钩而成。这种类型的吊脚楼与“干栏”相比,巧妙地脱离了原始性,含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被人们形象地比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在红卫村,林世顺带领一个小组,就让村子的交通畅通无阻。“选林世顺当组长,就是因为他曾在村里任职,说话有分量,群众都能信服。”高扬春说。
像林世顺这样的老党员,在红卫村的小组机构上有30多位,村子以党支部为核心,落实党员责任岗制度,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和谐的基础,在于共建共治共享。“村子治理离不开百姓支持,红卫村有3个自然村,我们通过村民民主选举的方式,合理安排各村代表。”高扬春说。
红卫村林厝古建筑一角(吴恩儿/摄)
2017年3月,红卫村还与平潭法院、媒体共建,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基层。“共建单位经常到村里开展活动,让普法活动直接开到家门口,也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的法律服务。”高扬春说,这是司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如今,老百姓的心,也跟着村子一起变化着,愈发向善。“现在的村子,邻里和谐,谦让有爱。”村民林圣琪说,日子越来越有滋有味儿了。
平潭是国际旅游岛,乡村旅游开发是建设重点。结合资源优势,村两委讨论认为,开发乡村旅游,有三重优势:其一,经过多年建设,红卫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其二,平潭高铁站离红卫村仅几公里,再加上平潭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交通便捷;其三,红卫村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乡贤多,大家热衷于建设家乡。
围绕乡村旅游经济,红卫村从基础做起,让村集体资产发挥更大作用,谋划更大的发展格局。
近日,平潭下达2018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补助资金的通知,红卫村收到60万元补助资金。经讨论,大家认为这笔钱应该用在做大村集体经济上。
红卫村的耕地、湿地、山林资源丰富,山体植被覆盖率超90%。为此,村子规划成立九寨湖休闲农场,开发钓鱼、游船等特色旅游项目,逐步形成农业观光、农业教育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中心,带动村庄农业综合发展。
此外,红卫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林福予故居、北宋“道彰岩”摩崖石刻、清朝古井等三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村两委以及乡贤带动下,这三个保护单位得到进一步修葺,可成为旅游景点。
村里还鼓励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如种植成片樱花观赏林、荷花观赏植物等经济作物;还鼓励村民开展生态养殖,如放养黑山羊、山鸡等食草动物等。
如今,红卫村发展目标明确,正不断寻求新突破,努力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十九大’为我们指明了发展路径,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民智,实现产业兴旺。”高扬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