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8-07-29 12:24王桂娥
商情 2018年31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服务

王桂娥

【摘要】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水平。希望对有关部门有所启发。

【关键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 管理 服务

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代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管理、监督和服务相关社会公共事务;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会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相关领域建设。所以,事业单位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水平必须比其他部门高。但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较为粗劣,尚不能够满足单位现有需求。所以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應当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配合,才能够发挥其全面性和科学性。而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情况,就是很多事业单位将预算管理看做是会计的一部分,其他部门的人员概不参与,没有看清预算管理和自身工作的联系。不仅如此,财务部门的很多财务人员也看不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编制的重点和内容理解不到位,仍然保留原先陈旧的观念。因为意识的不足,导致整个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形同虚设,缺乏真实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简单

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整个工作经历时间较长,方法较为复杂。然而,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花费一到两个月就能编制一份财务报表,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没有必要的科学性。而且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较为简单,是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作为依据,考虑新的影响因素,进而确定今年的预算。这种方法不合理的方面在于,上一年度不合理的开支没有剔除掉,同时,预算数额和本年度实际开支有所出入。而现在新推崇的“零基预算”,则不考虑过往年度发生的费用,而是以实际出发,这样就可以不考虑过往的预算计划和执行情况的影响,比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更为合理有效。

(三)预算缺乏执行力

按照相关要求,一旦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过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可以随意的更改。然而很多事业单位时有发生预算执行力度不强、变更预算指标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指标制定不明确,事后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监督不足,无法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到参照作用;二是没有适当的监督机制,对预算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三是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没有效果,即使是对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做出奖励、对随意增加支出或改变资金用途的个人做出惩罚都做不到,预算管理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

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较低,甚至有很多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部分人是从原有的管理人员当中调动过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因此,他们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事业单位的需求。而事业单位对此也不重视,久而久之,低素质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就会遍布整个财务部门。如果相关人员不去主动加强学习,就会很难完全理解单位的会计信息,从而无法适应工作要求,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五)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

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经费监督等方面,在我国,很多的经费支出和效益考核都没有经过全面监督,模式较为粗放。所以,事业单位在经费支出、监督和考核等方面,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约束。同时,对于各项经费支出获得的社会效益,事业单位也没有相应制度和方法进行考核,预算管理更加盲目随意。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认识

首先,意识上的重视,是采取行动的前提。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更加重视该项工作。而且,这些年来,国家也在推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预算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响应号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学习《预算法》的相关规定,踏实抓好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事业单位也要健全管理体系,对于人员的变动、工资的增减要准确掌握,满足预算管理工作要求。

(二)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上文中提到,“零基预算”要比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财务部门可以放弃后者的使用,改用前者,还可以杜绝经费开支浪费,这是这一解决对策的应用之一。另外,因为预算编制工作很是繁琐,几乎设计整个事业单位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所以,工作所需时间较长,一个月或者几十天的时间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因此,为了充分考虑本事业单位的情况和总体目标,可以适当延长编制时间,做出有效预算编制。

(三)强化执行力度

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需要将各单位、各部门和相关岗位的预算指标一一落实,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保证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一,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在制度上给予预算执行保障;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机制,进而可以监督、检查和调整整个预算的执行过程,从而保证可以顺利实施;三,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将预算执行信息化,保证执行信息的快速反馈,这样也能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除了这三点意外,事业单位还可以改革收费票据,将各项信息(如开票信息、缴款书编号、单位编码等一系列信息)纳入票据信息当中,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

(四)培训预算管理工作者,提高业务素质

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是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工作的效果。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警惕,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组织相关培训,从而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杜绝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时的盲目和随意。

(五)强化制度建设

强有力的制度是顺利工作的保障,可以最大效果的避免差错。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乃至其他管理工作都需要通过制度进行更加明确的细化。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预算管理也会更加规范、平稳,从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总结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亚于其它任何管理工作。高水平的预算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得以发展的必然工作之一。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服务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