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桐 陈波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主食,由于淀粉含量丰富也是我国淀粉制品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具备较好的营养价值。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马铃薯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在我国进行大范围推广种植。但在种植过程中,马铃薯的病害成为制约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马铃薯的防治对于改善我国马铃薯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马铃薯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人工栽培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富含营养物质也成为人们喜爱的重要食物。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分为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以及马铃薯环腐病。
一、马铃薯早疫病及其防治
1.症状及病因分析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在植株残体上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寄生在植物身上,这种病原菌属于半知菌类。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将会导致在感染部位滋生孢子,这种孢子的生命力较强,对温度、湿度等生长要求较低,随着风的影响,可以加快孢子的传播,从而扩大感染面积,通常情况下,相对于晚疫孢子,早疫孢子的数量较少,对叶面的依赖性较低,因此植物会表现出叶片脱落等症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缺水、气温偏高以及肥料不足等有直接关系。
2.防治措施
对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需要通过对植株的生长环境入手,尽量避免逆境生长,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具体应该确保植株可以吸收水分,控制温度以及肥料的供应情况。其次应该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及时喷洒防病虫害的农药,并严格根据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做好病菌的防治工作,从根源上阻止马铃薯感染早疫病。
二、马薯晚疫病及其防治
1.症状及病因分析
马铃薯的晚疫病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其中,在马铃薯的开花前后将会大大提高发病几率。通过研究发现,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原因在于病原藏在种子或者块茎内。在气候凉爽、水分充足以及气候潮湿的情况下,晚疫病比较容易发病。但马铃薯生长情况良好,在相对炎热的情况下也会由于扩散导致马铃薯患病。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呈现绿的半点,通过不断扩散,增加影响范围
2.防治措施
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该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确保没有携带病菌,同时在选种结束后,做好存储用作。另一方面,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应该避免生长在凉爽超市环境,同时采取一定措施确保马铃薯的生长温度。最后应该在马铃薯开花前后,注意及时喷洒农药,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三、马铃薯黑胫病及其防治
1.症状及病因分析
黑胫病也是马铃薯患病的一种類型,主要通过影响块茎,危害食用部分。黑胫病对马铃薯的影响较大,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表现出幼苗矮小,马铃薯的根部逐渐变黑甚至导致农作物的死亡。
2.防治措施
对于黑胫病的防治,应该在种子的选择过程中加强控制,尽量选择抗虫害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品种应该及时淘汰。另外可以通过在播种时混合一定的敌克松,起到预防的效果。黑胫病的发病主要对维管束进行影响,一旦发病,病情难以控制。具体使用链霉素相对效果较好。
四、马铃薯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1.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症状
病毒病的发病将会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通常会使马铃薯生长缓慢,严重时导致植物出现畸形情况,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畸形不仅会影响长势情况,还有可能产生畸形的果实,直接导致产量的下降,从而对种植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对于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应该确保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议采用无毒的种子进行播种,同时还应该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肥平衡工作,同时还应该积极进行除草作业,对于患病的植株应该及时进行拔除。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植病灵乳剂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损失。
五、马铃薯环腐病及其防治
1.主要症状
环腐病同样通过维管束发生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马铃薯环腐病患病后主要表现为比正常植株矮,叶片较小。起初开始发生萎蔫,之后下垂枯死。发病严重时将会导致产量下降,严重影响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
2.防治方法
第一,做好检疫工作;第二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第三,做好对种薯的筛选工作;第四,做好晾种工作,有效减少田间发病;第五,通过使用高锰酸钾等药剂对种薯进行处理,病使用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进行浸泡,在晾干之后进行播种。选择合适防治策略,确保马铃薯产量与质量,奠定增产增收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以及黑胫病,对于马铃薯病害的防治工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人工干预、加强培育、田间管理以及药物防治等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从而确保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