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仅仅指解决温饱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筑空间设计应该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助力美好生活实现。
关键词:建筑;空间设计;美好生活;和谐
一、人人向往美好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文学家陶渊在著文《桃花源记》中描绘了这样的世外桃源般生活,古往今来读此文章者,均是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人都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的“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是设计领域里“建筑空间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建筑空间设计”还能为人类提供更适宜的居住环境、更方便的工作环境等等,对“美好生活需要”中其他方面也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二、设计凝结生活智慧,服务生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Design”,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曾经被翻译成“图案”。设计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生史,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它涵盖到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磨制石斧、石锛,让生活劳作变得更加高效;在现代社会人们设计汽车、飞机,让出行变得更加便利。设计的进程不会因为某一件“佳作”的出现就停止,只要人类社会的进程在延续,设计活动就一直推陈出新不断向前。如今,人们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徜徉。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工具如通讯、服装、家居、建筑等等,没有一样不包含着设计的因素。
居住和工作是每个人生活里的重头戏,人们日复一日地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城市空间里,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产或生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对所构成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包括两方面:墙、地面、门窗、屋顶等围城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水面、街道、树木、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在所有的人造物品中,大到一栋高楼、一处住宅,小到一枚硬币、一块手表,都蕴含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心血。设计来源于生活,同时为人们更好地生活而服务。
三、我们塑造建筑,建筑又塑造了我们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句话:“埏(sha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人们建房子、砌围墙、做屋顶,真正实用的却是其中空的部分。围墙、屋顶为“有”,真正使用的空间为“无”。“有”是手段,“无”才是目的。人们利用建筑材料塑造建筑空间,使用的是建筑材料围起来的部分。
刚开始人们建造空间是为了生存或躲避危险,用料通常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建造出来的空间变得越来越舒适和美观,并且功能越来越多,已经不止居住一个功能。“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建筑师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人们在建造的空间里工作、活动、学习。同时,建筑空间也被人们赋予了很多的情感色彩。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变化与空间紧密相关,建筑空间布局、色彩环境、空间尺度,都影响着人的心理和情绪。建筑空间的设计应该让人的感受与建筑空间更好地结合:在外看来建筑空间设计是创建室内空间,在内看来建筑空间设计是创造人的内心空间,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物,而建筑物又塑造了我们”,就是这个道理。
四、合适的建筑空间设计营造美好生活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如果衣服是完美合身的,那它就像雕塑,而不是时尚”关于“合身”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建筑空间设计——合适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从建筑墙体布局来看,平行垂直面导向性和方向感较强,L型垂直面围合感较弱,U型垂直面具有方位感朝向敞开的一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原理来设计相应的建筑空间形式,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空间的需求。不同的色彩环境让人产生不同的心情,红色让人感觉热情、喜气,黄让人色感到希望、快乐,蓝色让人感到平静、寒冷等等,在不一样的建筑空间中,应该根据功能选择不同的色彩,如医院手术室、教室选用绿色,酒吧及娱乐场所选用鲜艳的颜色。不同尺度的建筑空间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大空让人感觉自由、舒展,符合习惯的小空间让人感觉舒适、亲切,高大的空间让人感觉崇高、神圣。相反,比例不符合生活规律的建筑空间让人感到不适,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功用,如办公空间设计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利于展开工作,住宅、酒店空间设计要给人舒适亲切的印象,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可以利用超大空间尺度,营造出庄重感和秩序感。
总之,我们需要根据功能和需求的不同,建造合适的建筑空间给人使用,既合适又舒适,让建筑空间设计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加速器。当“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被提供,居住环境也变得赏心悦目,工作环境极其便利,“美好生活”将成为触手可及的“小目标”。
五、和谐:建筑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
《中庸》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即达到和谐。儒家将“和谐”当作正天地、育万物的不二法门,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向讲究以“和”为贵,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建筑面积不断向外扩张,建筑空间设计不仅要考虑建设场地的生态平衡,还要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总书记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设计领域里,建筑空间设计与自然打交道最多,更需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建设美好生活家园服务。建筑师赖特提出了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的观点,他提倡建筑物的首要功能是为人服务,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里,每一部分都和整体相连,就像是整体是和每个单一的部分相连的一样。一位优秀的设计者应当把建筑与自然相结合,让建筑空间、景观和环境协调统一,最终达到人、建筑、自然相互依存。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被重視,建筑空间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和谐理念的彰显体现在生活里的各个方面。建筑空间设计应该做到让城市建筑更具有功能价值,让建筑与生活的融合更紧密。当建筑与环境和谐生活变得美好,当人与人之间和谐沟通变得美好,当人与环境和谐生活变得美好。所以说,“和谐”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建筑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曹灿景.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J].科技信息,2009
[2]王粤.从设计对人的精神影响到人在生活中的设计精神 [ 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作者简介
陈剑飞,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