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赋》创作的相关问题

2018-07-28 10:00王萍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陵天台山游览

摘 要:鲍照是南朝元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以诗闻名,赋今存十篇,其中,《芜城赋》收入《文选》,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芜城赋》的作者、历史上的芜城、写作缘由及对其的文体分类四个方面说明有关《芜城赋》创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鲍照;《芜城赋》

1.《芜城赋》的作者鲍照

鲍照(约416-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人,南朝元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鲍照曾因得到临川王刘义庆赏识而任国侍郎,刘义庆死后,他一度赋闲家居。此后,据虞炎《鲍照集序》说,他曾在始兴王刘濬幕下任侍郎。孝武帝时,他被起用为海虞令,以后又任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还担任过秣陵令、永嘉令等职,年五十余被乱兵所害。鲍照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沉于下僚,艰难坎坷,空有才华抱负而难以施展,想要反抗却难以决绝,只能悲哀地寄人篱下,最后沦为政治动乱的牺牲品。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经历,他对下层生活有较多感受,作品反应现实较为深刻、真实,同时具有南朝时代所罕见的抑郁不平之气。

在南朝那样一个讲求出生门第的时代,文坛被高门华胄所把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士族子弟都想通过文学创作来获得社会声誉,寒素文人很难以文才得名。鲍照出生低微,在当时颇受歧视。另外,由于南朝帝王多出自下层,较少有文化素养,但他们又表现出对文学强烈的爱好,所以他们对文人多怀有企慕和鄙夷的矛盾心态,这就导致了帝王在文学创作方面想要争胜。孝武帝时,鲍照为中书舍人,时时怀有不安全感,作文都不敢尽情施展才华,小心翼翼以求保全自身。《诗品译注》评价鲍照为“才秀人微,沉于下僚”,是对他地位低微、为衣食奔走而始终无法离开幕僚的一生精准的概括。由此看来,鲍照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悲剧性的,再加上他年五十余便遭乱兵所害,更使人为他惋惜。

2.历史上的芜城——广陵

《芜城赋》中的“芜城”指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为西汉初吴王刘濞的封国故都。广陵地处南北要冲,富饶繁荣,刘濞将其修筑得非常坚固,据广陵以谋反,被汉景帝派兵讨灭,广陵城受到破坏。南朝刘宋时广陵城又受到两次大的破坏。第一次是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冬,“北魏太武帝南犯,兵至瓜步,广陵太守刘怀之逆烧城府船乘,尽率其民渡江”,刘怀之带领民众出逃,留下了被烧毁的广陵城。第二次是孝武帝刘骏大明元年(公元457年)任其兄弟竟陵王刘诞为南衮州刺史,治所在广陵,刘诞大兴土木,养精蓄锐。据《南史·卷二》记载:“夏四月乙卯,司空、南衮州刺史竟陵王诞有罪,贬爵,诞不受命,据广陵反。以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衮州刺史,讨诞。秋七月己巳,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孝武帝派沈庆之攻打广陵城,杀死刘诞,并下令杀掉城内所有男丁,妇女赏给军队奸淫。孝武帝攻打广陵城这一事件对广陵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对城内民众来说更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曾经盛极一时的广陵城就这样在统治者的争权夺利之中变成一座“芜城”。当时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统治者却忙着制造内战、互相残杀。生活在广陵城中的百姓又是何其无辜,刘诞据广陵以反,这与城中的百姓毕竟没有关系,他们本该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却被无端卷入这样一场统治者之间的纷争,经受惨无人道的折磨与屠戮。

3.《芜城赋》的写作缘由

在被贵族所把持的南朝赋坛中,鲍照的《芜城赋》以其凌厉的笔锋深刻反映政治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这在南朝赋中可谓独具一格,在同时的诗史上这类作品也为数不多,相比起南朝众多反应贵族生活及情感的赋作,这类与主流不符但现实性较强的作品更值得研究。鲍照的作品虽因他地位卑微而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所幸保存较完整,以其“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抒情言志,感慨人世荣枯。

关于《芜城赋》的创作缘由,《文选》五臣之一的李周翰注:“宋孝武帝时,临海王子顼镇荆州,明远为其下参军,随至广陵。子顼叛逆,昭见广陵故城荒芜,乃汉吴王濞所都,濞亦叛逆,为汉所灭,昭以子顼事同于濞,遂感为此赋以讽之。”何焯曰:“宋世祖孝建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沈庆之讨平之,命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照概感事而赋。”李周翰认为鲍照因子顼叛逆之事与刘濞相同,于是作赋讽刺子顼,但是临海王子顼被赐死时只有十一岁,也没有叛逆之说,所以李说不确。何焯则认为鲍照是有感于孝武帝派沈庆之攻打广陵城一事而作此赋,钱仲联更倾向于何说:“是十年间,广陵两遭兵祸,照盖有感于此而赋。”其实,将《芜城赋》看作是鲍照登广陵故城之后看到满目疮痍,不禁回忆起它昔日的繁华富饶,从而突发人生如梦、盛衰无常的感慨又有何不可?这篇赋或许并不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而是有感于六朝时期战乱频仍、政局更迭、屠戮不绝的社会现实,是动乱社会中无处抒发的郁结在看到破败不堪的广陵故城时喷薄而出的反映,是对于统治者只顾争权夺利而视百姓性命如无物的有力控诉,是由广陵故城的衰败而自然生出的时间会让有生万物归于空无的浓郁历史兴亡感。

4.《芜城赋》的文体分类

对《芜城赋》的文体分类历来颇多争议。萧统《文选》把《芜城赋》与王粲的《登楼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同归于“游览”一类,而清人陈元龙在其《历代赋汇》中,将《芜城赋》列入“都邑”一类,王琳则认为《芜城赋》是都邑赋之变体。笔者认为,从内容看,《芜城赋》描写广陵城的昔盛今衰,与传统都邑赋铺排大都名邑之壮丽恢弘不同;从写作目的看,《芜城赋》对广陵城今昔的对比描写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服务,与传统都邑赋旨在描摹都城情况不同;从情感取向看,《芜城赋》是鲍照在登临广陵故城之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与传统都邑赋歌功颂德、润色鸿业不同。把《芜城赋》归入都邑赋或视为都邑赋之变体有所不妥。

試给游览赋下一个定义,可以是:作者以亲身经历或运用想象,游览自然山水或名胜古迹,以描写所游览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进而表达由此生发的思考或情感,以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作品,就是游览赋。虽然《芜城赋》从题目来看,与《登楼赋》和《游天台山赋》有所不同,后两首从题目中的“登”、“游”便能明显看出游览赋之特征,而《芜城赋》从题目来看似乎更像都邑赋。但我们细究其题材与主题,便可以发现这三首赋之共同之处。首先看题材,游览赋的题材与作者游览之地相关联。王粲《登楼赋》游览地点是当阳县城楼,赋作以登楼所见景物为题材。孙绰《游天台山赋》游览地点是天台山,题材即为天台山之景物。鲍照《芜城赋》游览地点是广陵城,便以广陵城为题材作赋。三篇赋分别以登楼所见景物、山景、都邑衰败之景为题材,所描写景物虽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是都是登临游览所作。从主题亦或是思想情感来看,《登楼赋》借景抒情,叙写游子望归的思乡之情,《游天台山赋》旨在求仙,《芜城赋》反映现实苦难,感慨盛景不再。三篇赋主题也都各不相同,但都是登临游览,从而衍生出某种思考或情感而作,主题思想都是因游览而生。由此,《文选》将《芜城赋》归入“游览”一类是恰当的。

参考文献

[1](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唐)李延寿.《南史·卷二》[M].中华书局.1975.

[3](梁)沈约.《宋书》.[M].中华书局.1997.

作者简介

王萍(1995.4—),女,藏族,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广陵天台山游览
舟中晓望
广陵潮:海上明月共潮生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第二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优秀作品选》出版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在天台山森林公园
在小五圩喝茶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游览路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