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美扎巴
【摘 要】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是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一种伪造文件的方式。按照原文件的种类可以将其分为对手写文件的扫描伪造和对打印文件的扫描伪造,通过与原文件进行对比,发现伪造文件存在许多特点。利用这些特点,通过一些仪器的操作,可以对计算机扫描伪造文件进行检验鉴定。
【关键词】扫描处理;伪造文件;文字布局;字符比较;静电压痕仪
中图分类号: D91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2-022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2.107
【Abstract】Computer scanning processing of forged documents is a way of forging documents based on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 original documen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canning forgery of the opponent's writing file and the scanning forgery of the printed document.By comparing with the original document,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ged document.By us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mputer can be scann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some instruments.
【Key words】Computer scanning processing;Forged documents
0 引言
扫描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它是将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的重要工具,是继键盘和鼠标之后的第三代计算机输入设备。[1]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是指通过扫描仪扫描得到原文件的扫描件后,通过OCR识别软件转换为Word文档或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直接处理而得到的伪造文件。与其他类型的伪造文件相比,利用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不仅借助了高科技设备,而且作案手法多样,因此其文件检验的难度也相对增加。
1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中原文件的种类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究其原文件的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对打印文件的扫描伪造以及对手写文件的扫描伪造。区分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中原文件的种类是检验过程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打印文件和手写文件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正确辨别原文件的种类可以对后期的检验提供指向性的帮助,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简化检验过程,缩短检验时间。
2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的方式
在伪造过程中,原文件的种类不同,其伪造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打印文件的扫描伪造常见于一些具有特殊文本格式的文件,如合同书,仲裁书等,更改的内容主要为数字金额等。操作的具体步骤为先将原打印文件经扫描仪处理转化为数字形式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或Word的排版功能对其进行变造。这里以Microsoft Word办公软件为例:通过更改Microsoft Word中字体段落的设置以及字高字体的设定,可以轻松实现对原文字的更改和对伪造文件的排版,该种方法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
对于手写方式的原文件常见于伪造手写签名等具有法律意义的文本。操作的具体步骤为将原手写文件通过扫描仪彩色扫描后,通过借助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伪造。这里以Photoshop软件为例: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画笔,橡皮擦等工具可以先将原文字掩盖,再将准备好的伪造文字拼接上去,从而实现对原文件的更改,该种方法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3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的特征
扫描处理伪造文件还具有一些相类似的特征:
(1)文字布局特征
变更文件后字迹的大小、倾斜度、粗细相对较难与原字迹做到完全一致;而字距与行距的协调性,文字排列、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则很难与原字迹做到完全一致。
我们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模仿了在现实环境中的伪造方式,即制作检材与扫描伪造由不同的两人完成。具体的实验过程为:将我们制的同一检材的扫描件发给周围同学,并明确具体修改内容,五天后将所有更改文件收齐。再通过后文所介绍的字符间距法进行辨别,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1)第一次伪造文件份数41份,成功份数38份,成功比例92.68%
2)第二次伪造文件份数41份,成功份数40份,成功比例97.56%
3)第二次伪造文件份数41份,成功份数37份,成功比例90.24%
4)第二次伪造文件份数40份,成功份数34份,成功比例85.00%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制作检材与扫描伪造为同一人进行。具体实验过程为:明确检材内容,由周围同学自行设计版式,三天后收齐。间隔一周后,将相应检材发回每个人手中,按照特定修改内容进行文件更改,五天后收齐。通过字符间距法进行辨别,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1)第一次伪造文件份数29份,成功份数23份,成功比例79.31%
2)第一次伪造文件份数18份,成功份数11份,成功比例61.11%
3)第一次伪造文件份數32份,成功份数25份,成功比例78.13%
此实验表明:扫描伪造文件中,由于受伪造者伪造手法水平的影响,大部分伪造文件的文字布局会发生改变。即便检材与扫描伪造为同一人进行,在文字布局方面也会留下一些痕迹。
(2)笔画色料成分特征
对于手写笔迹,由于其伪造文件由打印机打印,因而手写笔迹与伪造笔迹在笔画色料成分上有明显区别。
(3)笔画色料浓度特征
对于打印文件,由于伪造文件与原文件通常不在同一台打印机上打印,而每台打印机上打印的色料浓度不一,因此会造成打印出的文件色料浓度不同。
(4)书写压痕特征
常见于伪造签名字迹。伪造者将真实手写签名扫描至计算机后,经图像处理软件移动到伪造文件中的合适位置,再利用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将伪造文件打印出来。
激光打印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静电。历经转换、曝光、转影、定影、显影五个过程,通过激光照射或是LED照射的方式使硒鼓形成一个带电的潜影, 利用转印使潜影转到打印纸上,最后让墨粉吸到纸张上。所以利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出的签名字迹不会形成书写压痕。
喷墨打印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加热器给充满墨水的喷管短时间加热,使得加热单元周围的墨水形成微气泡,之后利用膨胀力把墨水挤出。当墨水被挤出后,气泡消失并产生毛细现象,从而使喷管再次充满墨水。
由两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可知:激光、喷墨打印机属于非击打类打印机,打印的文件不会有凹凸痕迹。而手写签名由于书写过程不一,用力方法不同,在纸张背面会形成不规则的书写压痕。
4 计算机扫描处理伪造文件的检验方法
在扫描伪造文件中,伪造文件常在三个环节中留下痕迹。其一即扫描仪扫描过程,可造成扫描件与原文件文字的色彩,位置等差异;其二即在数字图像处理过程,对扫描件的更改会造成字符间距等差异;其三即伪造文件的打印过程,由于原文件与伪造文件往往并不是同一台打印机打印而成,可造成墨粉,跟踪暗码等差异。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可抓住这三处痕迹进行鉴别。
(1)字符比较法
在伪造打印文件中,可以通过比较字号大小、字体及字符间距来辨别伪造文件。
在Word中磅与厘米的换算关系为1磅约等于0.03527厘米,1厘米约等于28.35磅。而中文Windows为了满足中文出版中使用字号作为字体大小单位的需要,允许用户同时使用“号”和“磅”作为字体大小的单位。
在Autocad中,利用字高作为文字的度量单位,而字高的数值等于字体的实际高度。以一个10磅的字号为例,其实际字体的高度约等于3.5毫米。因此,字号大小可以依据上表利用测量方法进行区分,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选用平行线方法,精确测量字高。
字体的辨别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目前约有1500多种计算机可编辑的汉字字体,常用的有50多种,包括楷体、黑体、宋体、方正姚体等。有些字体十分相像,在扫描添加文字的过程中不易发现,易于被伪造人员忽略,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对重点部位进行字体的检查。
字符间距的比较可以利用Photoshop等专业软件测量两个相邻同类字符间的距离,或两处相邻不同类字符间的距离,相互比较得出鉴定意见。
(2)静电压痕仪法
静电压痕显示仪是以平行板电容原理和静电吸附原理来显现纸上的压痕或其他如水渍、指纹、脚印等痕迹的容器。2在文检领域中,静电压痕仪主要用于显出压痕字迹。在经过一番理论思考和实践后,静电压痕仪可用以检验计算机扫描伪造文件中的打印文件。
不同种类和品牌的输出设备在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为识别机器种类提供依据。3在扫描伪造打印文件中,由于打印机的机械压痕特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作为特异性特征识别打印文件。
在打印机内部,不同机器的输纸装置在部位、形状尺寸、数量、材质等方面均存在差别。同种机型不同打印机个体的压痕在位置、尺寸、大体形态等方面反映一致, 但细节上存在差异。
利用靜电压痕仪检验扫描伪造文件,准确度较高,不会对检材造成损坏,用此方法达到辨别不同打印机的目的,需要灵敏度较高的静电压痕仪,普通静电压痕仪则相对难以成功。利用彩色跟踪暗码区分打印机,其操作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但只能局限于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文件区分,对扫描伪造文件的检验不能提供较大帮助。
5 结论
扫描伪造文件就其检验难度来说,手写文件相对容易,打印文件相对较难。原因在于,手写文件与伪造扫描打印文件的笔迹存在明显差别,而打印文件笔画差别不明显,且打印文件受伪造人员专业知识的影响较大。实际检验中,可利用字符间距法,静电压痕仪法,电阻测量仪法进行综合检验。
【参考文献】
[1]凌敬昆.“看透”扫描仪[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2000,(7):65-66.
[2]黄建同.文件检验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