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的解读与解决

2018-07-28 07:19王烨王帆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解决现象

王烨 王帆

摘要:随着网络培训的升温,诸多问题被渐渐暴露出来,其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问题引人深思。该文通过收集数据来分析参训教师在视频学习、参与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和试卷考核三个考核项中的表现,从根源上剖析教师学习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帮助教师减轻和消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倦怠,提高教师网络培训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网络培训;学习倦怠;现象;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1-0145-02

Phenomena and Solution of the Teachers Learning Burnout in Network Training

WANG Ye, WANG Fan

(School of Educ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etwork training warming,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gradually exposed, the teachers learning burnout in network training is thought-provok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in the video learn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examination, we analyze the causes of learning burnout from the roo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in order to help teachers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learning burnout in distance learning, improve teacher network train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network training; learning burnout; phenomenon; solution

從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全面实施国培计划以来,省培计划、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又因为时代的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成为现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培训的升温,诸多问题被渐渐暴露出来,其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问题引人深思。

1 教师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本研究借鉴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量表》,一来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而教师也属于成年人,具有共性;二来在培训中,参训教师的身份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而且参与培训更新知识技能也是教师职业需要。通过借鉴两个量表对网络培训中的参训教师学习倦怠下定义:指参训教师对培训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常以外显化的表现为依托,如生理疲惫、情绪消弭、行为迟缓或不当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情况以及探索其产生原因,本研究选取某市参与培训的教师为对象,研究其学习倦怠情况,以期为改善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的学习倦怠提供有效的干预方案。

2 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现象与解读

某市全员网络培训项目中共有42448名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参与,考核要求分为视频学习、学习共同体和试卷考核,99%的参训教师进行了视频学习,96%的参训教师参加了试卷考核,34%的参训教师进入过贴吧。

2.1 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现象

笔者将从视频学习、试卷考核和学习共同体这三个考核项中分析学习倦怠现象。

1)视频学习

视频学习是网络培训的主要内容,而培训内容是网络培训的关键部分。

(1)从前期回收到的7216份关于培训形式方面有无改进需要的回复中抽取了3000份回复,1875份回复表示满意且无需改进,而在剩余的1125份表示需改进的回复中有174份回复表示因时间紧任务量重而感到生理疲惫。

(2)在42448位参训教师中有525位教师没有进行视频学习,923位教师进行了视频学习但观看时长少于1500分钟,其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观看时长少于300分钟,明显对视频学习不感兴趣,产生了消弭情绪。

(3)在关于培训形式方面有无改进需要的回复中也有参训教师表示为了凑足观看时长而挂机,并没有真正进行视频学习,行为不当。

2)试卷考核

试卷考核是本次网络培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考核成绩直接决定参训教师此次网络培训的效果。本次试卷考核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只要有一部分未合格即判定此份答卷不合格。

本次培训共回收到55478份答卷,1083份试卷不合格,其中有879份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合格,主观题部分却因为教师敷衍了事而导致不及格。

(1)通过分析题型可以发现,因为客观题均为选择题所以只要选择了就有机会答对,而主观题需要罗列要点进行阐述且有自己的观点,这就导致部分参训教师只罗列要点(字数少),可见其对该项考核感到疲惫。

(2)部分参训教师剽窃他人观点(即抄袭),可见行为失当。

(3)还有参训教师随手复制一段文字充数(答非所问),应付了事,对该考核不感兴趣,情绪消弭。

3)学习共同体

参与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是本次网络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一大特色,连接着培训内容与最终考核。

在42448位参训教师中有98%的教师表示对学习共同体有所关注,有34%的参训教师能够每天进入学习共同体中与其他教师互动或者浏览信息,有29%的教师能够每周如此。具体参与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共同体参与情况

[

帖子类型

参与人数

周期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主题帖公告贴 198 102 151 187 233 200 问题贴 17 145 170 179 新增人数 66 114 167 226 221 ]

(1)第一周参与到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的参训教师仅有198名,第二周新增了66名参训教师参与到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第三周因为增加了和最终试卷考核相关的问题贴,第一二周仅浏览贴吧的参训教师才加入到了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但是截止到最终试卷考核前,大部分的参训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够,未能参与到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仅仅浏览信息。

(2)表中数据从另一个方面还可以看出,虽然每一周参与贴吧学习共同体互动的参训教师数相比上一周都新增了,但是结合每一周的发言人数,发现每一周都有一半参训教师对参与到贴吧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中失去兴趣,中途退出。总计参与过贴吧学习共同体互动的参训教师有986人,但坚持参与到最后一周的仅有379人(还包括新增的221人),半数以上的参训教师对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失去兴趣。

2.2 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解读

从7216份关于“在培训形式方面,您认为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请简要谈谈。”的回复中抽取了3000份回复,1125份回复表示需要改进,改进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以上回复内容中关于需要改进的表述看:一是对培训时间不满意,学期末正值参训教师课业繁忙阶段;需要观看的视频总长度达30小时,任务量太重。二是对培训内容不满意,此次培训对象为某市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职成教育所有教师及行政工作人员,但培训内容存在偏颇,幼儿园和职成教育的参训教师纷纷表示专业内容太少。三是对培训平台不满意,只能用电脑登录。四是对培训方式不满意,与当堂传授有着明显的差异,没有即时的互动与反馈。

3 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现象根由剖析

3.1 教学工作量削弱时间管理能力

学期末工作愈加繁重,教师很难在烦心课业压力时兼顾到培训任务。对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没有事先系统规划过,很多时间往往浪费在想还有哪些事没做上。而教师在安排好学习的时间里还可能被学生的各种问题打断,一旦学习被打断,某个知识点的记忆在下次观看中会衔接不上,必须来回拖拽进度条看视频,这势必会引起教师的消极抵抗情绪。

3.2 学习期望度与自我效能感失衡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做某一项工作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進行这项工作。相反,一旦觉得自身没能力完成这项工作时,就会畏缩不前,最后真的失败。此次培训时间正是学期末和年底,参训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面临学生随之变化的心态,这无形中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参训教师这时往往会觉得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观看视频,相应的观看时长和试卷考核也就通过不了,开始自暴自弃,之后学习就更没动力了。

3.3 自我实现意愿羸弱引发动力不足

学习是为了获取和更新我们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当意识到学习内容与我们所需要的大相径庭时,我们就会失去学习动机。此次培训,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培训相同的内容,培训内容虽涉及各个学科但总是存在偏重,很多参训教师势必对其他学科的内容不感兴趣,根本无法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动力。

3.4 客观条件制约学习效率提升

培训平台没有专属的APP,想要达到观看时长,就必须通过电脑在线观看,这一缺陷也使得参训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觉得繁琐复杂,对技术本身产生排斥情绪。还有网络的稳定性,参训教师多达4万人,镜像服务器往往负荷不了这么多教师一起登录平台观看视频,存在无法登录和无法打开视频的问题,教师由此产生烦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4 网络培训中参训教师学习倦怠现象解决方案

学习倦怠是对学习既不喜欢又不想放弃,是介于“厌学”和“乐学”之间的一种可调控状态,如果及时发现并积极引导,可以减轻这种倦怠的程度。

4.1 以趣味活动唤醒培训活力

很多的教师培训都想给学员更多的知识,认为活动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但是在教师培训中,活动占据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从本次项目收集到的每周参与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数据来看,从第三周开始增加问题区后,不但吸引了很多之前没有参与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参训教师,而且从使得这些新增的结果来看,参与问题区讨论的参训教师要比主题区和公告区加起来的都多。由此可见,适当地增加趣味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轻远程教育中参训教师的学习倦怠。

4.2 强化培训安排的针对性,契合教师实际需求

培训内容安排上与学员的所专学科大相径庭,学员无法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动力。培训内容应与学员需求吻合,从内部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其次是培训时间问题,建议安排在寒暑假,教师没有课业的压力,也没有繁重的工作量,时间富余,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视频学习,而且不会被打扰,有利于神经放松,更有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有效地减轻了远程教育中参训教师的学习倦怠。

4.3 注重阶段性评价,绘制学习全路径

每隔一礼拜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不仅可以让培训组织者看到每个参训教师每个阶段的表现,还能让参训教师自己看到每个阶段自己的表现。如果这一阶段表现好,参训教师的成就感就会高,自我效能感也会上升,随之学习倦怠程度降低,学习动力上升,如此良性循环。反之,参训教师可以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培训组织者也可以从旁协助。

4.4 施加外在压力,提升参训责任意识

将培训与绩效挂钩,将参与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与考核挂钩。参训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不仅可以让参训教师看到其他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见解,也可以让培训组织者看到参训教师在网络培训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不该沦为形式,它的初衷是提升教师的能力,必须让教师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将培训与绩效挂钩,增强教师学习动机,促进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5 总结

远程培训中参训教师产生了生理疲惫、情绪消弭、行为迟缓或不当的学习倦怠现象,剖析根由为教学工作量削弱时间管理能力、学习期望度与自我效能感失衡、自我实现意愿羸弱引发动力不足、客观条件制约学习效率提升,然后在根由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趣味活动唤醒培训活力、强化培训安排的针对性,契合教师实际需求、注重阶段性评价,绘制学习全路径和施加外在压力,提升参训责任意识的方式减轻远程教育中参训教师的学习倦怠。

参考文献:

[1] 吴文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倦怠问题实证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1,01:121,123.

[2] 张济洲.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07:89-92.

[3] 徐恩芹,徐连荣,崔光佐.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习倦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9:28-33.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解决现象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