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男
摘 要:我国竞技与训练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游泳运动员体能与心理的训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很依靠运动员身体动作与水作用向前活动的运动项目,其对于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体能与心理训练则为运动员调整自身游泳状态和技能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本文主要是就游泳运动员提升与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游泳 体能训练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 G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a)-0000-00
1 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游泳这一运动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竞技性相对较强,其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四肢在水中协调动作的方式,完成人们在水中完成的动作。由于,运动员在游泳时必须在四肢的配合划水下才能完成游泳动作,因此,其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相对较高。为了促进我国游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不断提升,必须根据游泳运动项目的特点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改革的力度,才能避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因为出现疲劳现象而对其比赛成绩产生影响。而这也说明了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是不仅是现代游泳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1.1 一般身体训练
针对游泳运动员身体进行的基础性的运动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运动员掌握和熟悉游泳运动过程中需要的最基本的体能消耗,同时在熟悉水中运动环境的基础上,促进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去那么提升,确保运动员体能满足游泳运动的相关要求。比如,在进行男子游泳课程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的安排,首先,引导运动员进行徒手动态操的练习,以达到帮助运动员进行专项动态拉伸的相关准备活动。同时在放松准备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手段和方式,针对运动员的肩部、手臂、背部进行牵拉与放松,以确保运动员尽快的达到运动状态。
1.2 专项体能训练
针对游泳运动项目进行的专项训练,则主要是以游泳鲜明的特点或者比赛为基础,引导运动员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与准备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某项技能训练强度的方式确保运动员始终保持相对较高的运动状态,才能确保运动员顺利的赢得比赛的胜利。
1.3 综合体能训练
游泳运动项目中的综合日能训练作为一种层次相对较高的专项体能训练,其主要是将游泳战术、技能等各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具有实战性质的演练,而这也是游泳运动员提升训练冲刺的关键阶段。(1)单一运动能力: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某一项单一的运动项目制定一整套完善的体能训练计划,并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熟悉和掌握相应的训练方法和动作。(2)复合运动能力:这一体能训练方式主要是在要求运动员掌握单一运动体能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体能训练动作。另外,由于游泳技能的提升具有周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假如将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运动过程中科学的划分为单一的运动过程的话,那么对于运动员掌握和理解复杂运动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游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2.1 强化思想工作,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在分析心理学后发现,人只有具备了明确的活动动机才能将其自身的运动行为充分的激发出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在进行游泳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游泳运动的技能,同时还应对运动员的思想引导予以充分的重视,帮助运动员深刻的体会游泳运动所带来的益处,激发出其对游泳运动向前,为其良好自我锻炼意识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种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对于运动员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消除延缓运动员厌水感
游泳运动员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促进自身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不仅需要消耗巨大的生理能力,同时其心理能量的消耗量也非常大。在每一次游泳训练课中,运动员需要挥动手臂成千上万次,久而久之运动员就会对其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会使运动员感到极度的痛苦,同时也会因为其产生幻觉而对其身体机能造成损坏。假如运动员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这种心理疲惫的信号,那么将会对其训练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练必须充分利用新的训练目标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激发出来,同时利用积极的语言将运动员的心理能量激发出来,以达到促进运动员承受单调枯燥刺激心理能力稳步提升的目的;其次,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训练的实际情况,采取电影电视,野外郊游,异地训练等非训练量的方式达到环境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目的。
2.3 调控运动员焦虑提升承受压力
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心态是影响其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焦虑状态对比赛成绩产生的影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对失败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对社会反映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等现象都是导致其产生焦虑状态的主要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面对大型比赛的焦虑水平往往高于一般的普通比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针对运动员焦虑状态的调节和控制则要求教练必须根据运动员焦虑状态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以达到促进运动员适应能力有效提升,降低焦虑状态的目的。
2.4 心理素质训练方式
(1)自我指导放松法。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温暖、安静的暗示性词语,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进行控制和引导,以达到帮助运动员环节紧张情绪的目的。(2)表象训练法。根据大脑的反复想象设计放松情景、动作过程、比赛情景等各种训练情景,才能达到促进运动员身心体验或者动作感觉效率提升的目的。(3)暗示训练法。这种随时可以进行的训练方式,主要是在引导运动员接受自己或他人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实现缓解运动员紧张情绪的目的。
3 结语
总之,游泳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与体能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心里训练作为有效调节运动员状态的重要手段,其对于运动员潜能的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游泳运动员心理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运动员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和目标,才能达到促进运动员实力稳步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进财.探讨少儿游泳運动员的体能及心理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5,v.511:38-39.
[2] 靳钢.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v.31;No.13805:617-618+520.
[3] 刘红,刘国利.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1,v.1;No.2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