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幼儿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018-07-28 16:45蒋英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性体育锻炼幼儿

蒋英

摘 要: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锻炼的时候,选择适当科学的方式进行,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提升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文章立足于幼儿体育锻炼,从年龄层次等多种角度浅谈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体育锻炼去促进其健康成长,以供幼儿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体育锻炼;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9

作者简介:蒋 英(1991—),女,江苏淮安人,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众所周知,要想确保幼儿的良好发展,教师就必须注重其身体健康,因此紧抓体育锻炼也就成为幼儿教育当中普遍关注的一种现象。大到社会,小到学校,对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极其重视,其中体育锻炼已经日趋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而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也是幼儿的体质、体重、身高等达标率的迅速提升。良好的身体状况直接决定了幼儿其他方面的改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唯有目的明确地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寻找到合适的体育锻炼方式,才能保证科学体育锻炼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保证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良好发展。

一、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

要想对幼儿实施科学性的体育锻炼,就必须立足于本质去了解幼儿自身的生理特点。从与运动相关的角度来看,幼儿在生长的过程当中骨骼内只含有少量矿物质,因此骨骼的坚硬程度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身体当中手掌、腕部等地方没有被骨化,肌体纤维十分细弱,所能够承受的力量更是十分弱小。唯一可观的一点就是幼儿与成人的神经细胞总数雷同,科学研究也明确指出三岁幼儿的神经细胞总重量与成人的75%相接近,这就决定了幼儿已经具备了一些调控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能力。但是,从神经系统角度来看的话,幼儿呈现出易兴奋和易疲劳的两种特征,喜欢运动但不能够坚持过长时间,导致注意力不能够持续集中。种种生理因素都表明,幼儿不能够长时间地参加体育锻炼, 而且对于体育锻炼的项目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二、如何加强幼儿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1.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科学地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

不同年龄的幼儿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对于身心发展和需求必然也是有着不同的追求。所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来选择合适的项目。首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当中一些具体形象化事物相对而言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渐趋向于抽象化,一些具备挑战性的事物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动能力也不相同。相比而言小班幼儿在爬、跑、跳等方面的运动能力都很弱,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运动能力会比小班幼儿有优势。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时候,教师也要针对三个阶段幼儿所能接受的强度来安排。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意识形态不一样。小班幼儿还未能够形成群体意识,因此不会在意同伴或者团队合作;而中班和大班幼儿会比较注重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偏向于喜欢和同伴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做游戏。从这个角度而言,幼儿教师必须依据三个阶段不同的意识层次安排幼儿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体现平衡性的“单脚跳”体育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吸引力就會稍微强一点,他们一般可以带有愉悦感地持续五分钟左右;中班幼儿略差一点,可以持续跳三分钟左右;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就很大,他们单脚站都不完全具有稳定性,更别提跳着运动了,其内心往往会抗拒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所以幼儿体育锻炼项目内容与他们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才能够真正将锻炼落在实处。

2.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素质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

据幼儿教育的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对于体育锻炼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一些体育游戏当中,表现出来的“敢为性”是最明显的;中班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特性则呈现出了较弱的特点;大班幼儿则呈现出抗挫折能力较差、创新思维难以突破的特点。在进行体育锻炼安排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酌情依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行安排,选择能够调整他们心理的体育锻炼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做到身心方面的调节。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来说,在体育锻炼当中注重其兴趣和性格方面的培养,选择引入他们感兴趣的玩具或者游戏材料来辅助体育锻炼;针对中班幼儿来说,选择一些合适的户外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信任幼儿,以树立其自信心;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应当为他们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像体操、山羊跳等形体运动项目都是极为合适的,既能够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也能够锻炼他们迎难直上、团队协作的能力。

3.依据幼儿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

每个幼儿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基因,因此即便是相同的年龄也拥有不同的身体状况,有的能够适应较强的体育锻炼,而有的则天生体质较弱,难以从事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细心关注幼儿身体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地进行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在群体活动当中,教师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幼儿要积极予以关注,活动时尽可能地将体质较差的幼儿安排到一个组系,恰到好处地减轻体弱幼儿的体育运动量,锻炼的进度也要比一般小朋友稍微慢一些。除此之外,科学化的幼儿体育锻炼应当在让幼儿运动的同时去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在体育活动当中,虽然一些幼儿呈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但其实他们的注意力是极为分散的,遇到稍微不喜欢或者难度大一点的体育锻炼,就会产生中途放弃的想法,针对这类型的幼儿,教师要积极予以鼓励,指导他们坚持下去。例如,“猫捉老鼠”这个游戏极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跑跳能力,而游戏规则旨在锻炼幼儿的集中性和注意力,游戏要求猫必须到老鼠洞中去抓老鼠,在来来回回的穿梭当中就培养了幼儿的这两方面能力。

4.巧借实用性教学方法科学地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

除了从幼儿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和差异性出发,实施科学的体育锻炼还离不开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其中,“可控性体育锻炼法”指在家长或者幼儿教师的控制引导下去做一些体育锻炼,譬如幼儿园的体操。除此之外,“游戏法”是科学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去锻炼幼儿的跑跳等常规运动,不仅带有适当的娱乐性,而且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趣味感,像“三个字”“抓鱼儿”等游戏都能够巧妙地锻炼幼儿的跑跳能力,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当下被幼儿教育广泛关注的“体育比赛法”也能够卓有成效地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根据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幼儿的特点安排体育比赛,在竞技当中实施体育锻炼,像山羊跳、平衡跳等体育活动就受到了幼儿教育的广泛引用。不同的实用性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感。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更是应当本着有效性和科学性融会贯通的特点,去积极推动幼儿投入科学性的体育锻炼当中。

综上所述,采取针对性措施去加强幼儿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势在必行,已经日趋成为幼儿教育当中一项鲜明的方针政策。紧抓幼儿体育锻炼,从细节处观察不同阶段的幼儿需要哪种方式的体育锻炼,并且做出一定的实施行为,这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深刻意义,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当下应当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方春.试论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123-125.

[3]朱 良,陈思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评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郭宇亮.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旬刊·理论版),2011(5):182,198.

猜你喜欢
科学性体育锻炼幼儿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