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凡
摘 要:低段语文实践长期以朗读一以贯之,“教”的过度与“学”的失位也是痼疾。构建以“绘悟演思”为本的动态语文实践性课堂,还儿童以本真,讓“儿童味、生活味、语文味”伴着儿童成长。文章从感知形象中自主识字、作画表演实验中理解积累质疑、拓展实践中表达运用三个角度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物展示;情境活动;创意实践;“儿童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1
作者简介:祁 凡(1978—),男,福建莆田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在致力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应凸显低段儿童的特点,彰显儿童的主体地位,让童真童趣、童思童悟、童心童语在语文课堂中得以真实体现。那么,如何在低段教学中让语文课堂更显“儿童味”,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自主味”呢?笔者立足教学第一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做了如下尝试:
一、实物展示,感知形象,让识字教学洋溢童趣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教师应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主要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让识字教学动起来,并达到识用结合。在教学《菜园里》时,教师可到市场上买来白菜、卷心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并带进课堂,让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观察它们的颜色,闻闻其气味,然后把自己所见所感说给学生们听。又根据学生所说的色彩、形状用彩色粉笔画在黑板上,并在每种蔬菜下注上名称,如同贴上标签。这样,学生对这些蔬菜的认识就印象深刻了,也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气氛中,识字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收集并识记商品标签,让学生与家长上街时多读读广告招牌,想方设法拓宽识字渠道,培养识字能力。
二、情境活动,激活课堂,让阅读理解贴近童心
1.即兴作画,启发想象
借助情境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想象或猜想,获得情感体验,是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教师结合文本语境恰如其分地画一些简笔画,化抽象化语言为形象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很自然地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字、词、句的张力,避免逐字逐句分析文本的琐碎环节,提升课堂效率。
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第一部分写树和喜鹊很“孤单”。随着学生朗读:“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教师相机用五颜六色的粉笔勾勒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要求学生重读“只有”一词的同时结合情境图画想象画面——一棵树、一个窝、一只鸟,再读“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绘画、想象、朗读层层推进。之后趁热打铁,再画一间房、一个人、一个碗……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各种情景,很快悟得“孤单”之意。整个教学过程开启了学生敏感、多思的童心。
又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中,学生整体感知后汇报,对于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教师顺势在黑板上用绿色粉笔画出圆圆的荷叶,学生非常直观地感知了荷叶的特点,也直接积累了“圆圆的”“绿绿的”等词语;第二段,教师在荷叶上用白色粉笔添上晶莹的小水珠;第三段,教师在荷叶上画上展翅立着的蜻蜓;根据第四段、第五段内容,教师在荷叶上逐一画上放声歌唱的小青蛙、嬉戏的小鱼,美丽的图画板书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但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且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了抓关键词学习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即境表演,玩中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爱表现、好动的特征特别明显。教师要经常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即兴表演,激活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饶有趣味地背诵课文,积累规范语言。如教学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先揣摩小白兔、小燕子、小鱼等动物的表演动作,然后分角色演一演。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就容易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再如,在学校里,操场比教室对学生们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带学生们到操场上上语文课,让学生们呼吸新鲜空气,给学生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一定会更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学习一年级上册《影子》这首儿童诗时,学生很容易被方位绕晕,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方位,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带学生们去操场,在阳光下,教师引领学生合作做找影子游戏。“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教师可利用操场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们分辨方位。在游戏中,让学生们拿着生字卡片,在表演活动中赋予生硬的方位词以动感,让学生在玩中积累语言,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实验演示,诱导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特别好奇,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笔者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激发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这一课,笔者考虑到“填石水涨”的原理对成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决定采用现场演示的办法,找了几个小口瓶子,根据课文意思,在瓶子里面各装了不多的水(但多少不等),并备了许多小石子,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观察水渐渐升高的过程,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反复说读:“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但是,有的小组发现因水量太少,水无法漫过小石子,只停留在大小石子的一些缝隙里,“乌鸦喝着水了吗?”学生们主动思考,总结出乌鸦用这一办法根本就喝不到水,而对课文提出质疑。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乌鸦能喝得到水吗?”“到底水量多少才能用这一办法喝到水?”“乌鸦还能用哪些更好的办法喝到水呢?”……于是一个个极富创造性的见解产生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充分发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创意拓展,延伸实践,让口语表达充满童真
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必然。尤其在低段,如何变“机械抄写作业”为“统整后的创意语文课外作业”变得尤为重要,也一直是笔者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如开学时,正处于初春,教材第一单元的作业是让学生们课后观察春天的景色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笔者让学生们画一画春景图,并为画面配上一两句话,借助学生们喜欢画画的特点培养其写话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时,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他人外出远足的前后的心情,以我口说我心,学生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口头表达训练水到渠成。又如,教学一年级儿童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之后,笔者让学生们画一画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学着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四人小组串起来又是一首儿童诗。教师可利用这样丰富多彩的创意作业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手画美景,用自己的心悟生活,用自己的口诉心声。
总之,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低段语文教师所思所为一定要基于爱心,语言实践要富有创意,多采用直观、形象、鲜活的教学方式,让富有儿童味的绘画活动融入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始终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可视、可感、可触,引导学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让语文学习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悄然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滕晓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分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