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琛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中国古代,渔夫、樵夫都是让士大夫羡慕的职业,似乎能不问凡间琐事,只在野趣里寻觅人生乐趣,就是一种大智慧。
但若想在都市里寻找到野趣,诸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之类,又是沧桑感十足了。
而如今在都市寻找野趣,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都市野趣,成为一种高级体验。对国家来说,野趣,已经成为休闲经济的组成部分。野趣经济,方兴未艾。城市前行,持续芬芳……
“野趣”,原指山野的情趣,除了花草虫鱼飞禽走兽,还包括那些未经人工雕琢或少有人为干预的纯自然、半自然景观。然而,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只要你用心观察,亦会发现精彩野趣。
目前,上海市域范围内已建成3万公顷城市绿地、9万公顷郊区林地和38万公顷的湿地。此外,上海还拥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重要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野生动物禁猎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5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这些绿地、林地、湿地,作为上海的主要基础生态空间,正在为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养育着上海地区80%~90%的野生动植物种。
“上100堂自然课,比不上在大自然里走一天。”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上海野保会”)副秘书长严晶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环境建设以及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寻找自然野趣作为一种生态实践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
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现代都市,野趣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亮点展示,更是人与自然交互触摸的窗口。
每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杨洋(化名)家的院子里,总会迎来一批写生的小朋友,他们基本上都是小区里画画班的孩子。而这都缘于杨洋把家里的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种有不同种类的花卉,他还专门在院子里辟出一个小池子养鱼,并在另一个角落放置了清水和鸟食供野鸟休息。于是,在他家院子里,不仅一年四季都能赏花观鱼,还可以经常见到白头翁、乌鸫等野鸟来这洗澡、喝水、吃食的场景。
今年38岁的杨洋是新上海人,20世纪90年代来到上海读书。杨洋坦言,上海的确给了他事业上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上的提升,“但总感觉少了什么,小时候在野外掏鸟窝、抓鱼的回忆经常浮现在脑海里”。
因此,以前每逢周末,杨洋总会带着家里人一起到郊外寻找野趣,或是逛逛花鸟市场。后来决定在上海买房,杨洋唯一的要求就是“一楼带院子”。最终,他在中山公园附近觅得现在这套心仪的房子。
“大概是院子弄得不错,时不时会有邻居过来观赏。后来,我也就索性对小区里的居民开放了。”杨洋说,现在他已经是小区里的名人了。
在入住的第二年,杨洋还惊喜地发现,小区里生活着好几窝黄鼠狼。“它们经常在草坪上嬉戏玩耍,也不怕人,可以只有三五米的距离。有时候晚上,我就会带着儿子来看看它们并拍些照片、视频。”杨洋认为,这就是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表现。
在杨洋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中蕴含着“更美的环境,更绿色的生活”的意境,“生物多样性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上海这些年的努力使生态环境改善日新月异。”
很多上海市民有误解,觉得上海到处被现代化建筑所覆盖,早就没什么“野趣”了,其实不然,上海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优越,郊区有大批林地、市区有日益增多的公共绿地,沿江沿海还有3000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神奇的自然奇景每天每时都发生在上海的土地上,甚至在市中心、闹市区,都存在如假包换的“野趣”。
“上海不仅仅只有钢筋水泥,还有让人身心愉悦的生态美景和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生灵。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严晶晶坦言,上海野保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秘书处设立在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以下简称“上海野保站”)。曾经,上海野保会只是通过简单地宣传濒危野生动植物来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但宣传影响有限。后来,协会改变了宣传思路,尤其是近几年,希望通过打造“野趣上海”这样一个品牌,鼓励都市里的人们放慢脚步走进公园绿地、湿地灘涂、山地树林,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呼吸,触碰并发现上海各个角落里的自然野趣,“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人们在享受到自然野趣之美好的同时,衷心地感受到保护自然与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多地践行生态保护的生活方式。”
据介绍,上海地处中纬度季风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特别是沿海地区有大量湿地资源,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在上海,两栖类动物有15种,其中中华蟾蜍、泽蛙、黑斑蛙、金线蛙数量最多,分布广,是上海地区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另有爬行动物36种,但数量较少。
由于上海位于全球著名的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部,使上海成为480多种野鸟的天堂——留鸟55种、夏候鸟45种、冬候鸟132种、旅鸟178种,另有70种迷鸟在上海出现。其中,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黑脸琵鹭、鸳鸯、小天鹅、白额雁、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7种。
“麻雀、白头鹎(俗称白头翁)、乌鸫(俗称乌春)、珠颈斑鸠(俗称野鸽子),是上海最常见的鸟,俗称‘四大金刚。”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程师薄顺奇告诉记者,“这些其实是与人类‘共生的鸟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在上海繁殖兴旺,一年四季,到处可见。但是候鸟就不一样了,越冬鸟类在上海的停留约从11月到第二年3月底为止,停留时间要超过5个月;而春秋两季,迁徙经过上海的鸟类会在上海作短期逗留,停留时间几天到几十天不等,最短的可能仅停留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