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谢军、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之后,居文君是第六位登上世界棋后宝座的中国女棋手,也是上海的首位国际象棋棋后。
5月18日,2018世界国际象棋女子锦标赛冠军对抗赛在重庆闭幕,在此前的半个多月里,经过10盘棋的激烈麈战,27岁的挑战者居文君以55比45的总比分,战胜了谭中怡,加冕国际象棋历史上第十七位棋后。也许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国际象棋圈,27岁摘冠并不算早,不过对于居文君而言,从7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国际象棋,到登顶棋后宝座,居文君努力了20年,也静静地等了20年。而当这—天终于到来的时侯,她却淡淡地说:“这是一个多年的梦想,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圆满的感觉。”
在大多数人眼里,现在的居文君是文静、腼腆、不善言辞的,教练倪华也评价她是“低凋内向”,而童年的居文君却是一个调皮、开朗、走路带风的女孩。和很多父母一样,居文君的爸爸妈妈也把她送去学书法、学跳舞,说到这,居文君难为情地笑了:“实在天赋—般。”直到二年级的时候,刚刚转学到上海江寧学校的居文君参加了学校的国际象棋兴趣班,平时都不大能坐得住的她竟然可以在棋盘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且棋感颇好。很陕,居文君就在学校崭露头角了。不过,即使如此,下棋也仅是被大家看做是—件挺适合的事。“爸爸比较喜欢中国象棋,妈妈会下几步国际象棋,属于初学者的水平,他们都很支持我去学国际象棋。”居文君如是说。虽然—开始没有想过走专业的路,居文君的爸爸妈妈都看在了眼里。他们帮她找好的老师,陪她去学棋、去比赛。幸运的是,上海队功勋教练戚惊萱慧眼识珠,将居文君收入麾下,戚惊萱正是谢军首次获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时的主教练。直到13岁左右,居文君刚刚开始读初一,有—天妈妈问她:你想进职业队吗?‘我很陕就答应了,当时年纪也比较小,真没想太多,就觉得喜欢下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就这样,没有太多波折和纠结,居文君踏上了她作为职业国际象棋手的道路。2004年,居文君入选国际象棋上海队,继而入选国家队,这一年,居文君离开上海,离开爸妈,开始了长达10年的“北漂”生活。在国家队集训期间,居文君棋艺日渐娴熟,竞技水平和世界排名均跻身一线。
居文君说,目前下棋占据了自己生活的百分之七八十,平均每年大小赛事下的棋达100盘以上,包括陕棋,“下棋需要有一个理性思考,你要去判断哪个是最长的一步棋,或者哪一着能够给对方带来最大的困扰,你不能盲目地太过于乐观或者悲观,不能因为对手比你强,你就害旧,或者说因为对手比你弱,你就觉得怎么下都能赢,还是要冷静一点,按照最合理的招法去下。”很早的时候,居文君就有了一个“棋后”的梦想,而待到梦想成真,已经是若干年后。在逐梦棋后的20年里,居文君也曾得意,也曾迷茫。2011年7月的杭州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帅邀请赛上,不被看好的居文君在侯逸凡、诸宸、科辛采娃姐妹等高手环伺的情况下意外杀出,提前—轮锁定冠军。这是她获得的第一个国际邀请赛冠军。
而到2013年,居文君陷入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那一年的比赛成绩不太理想,等级分也降了,感觉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训练方式”,居文君说。怎么调整状态?“就是一切照常,该怎样就继续怎样”。在2016年夺得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总冠军后,第二年,居文君以头号种子的身份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这是她等级分最高的时候,离棋后宝座也可谓只有—步之遥,却意外地在4强赛中负于国家队队友谭中怡,后者最终成为中国的第5位棋后。
“当时比赛的状态确实也不是太好,但感觉还是有机会可以下得更好,这个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把自己的状态重新调整过来”,居文君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下棋,即使到现在,我也没有想过,因为我觉得下棋不只是我的工作,还是我的兴趣。”对于这些挫折和瓶颈,居文君已经很淡定。
据《广州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