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
这期沙龙主题:父亲。
我必须老老实实承认,这是沙龙这么多期以来,我最不愿意做的一期。抗拒了很久,还是把大家的稿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调出李宗盛的《新写的旧歌》,李健的《父亲写的散文诗》,一边听一边想,前言该怎么应对?成长方向在哪儿?
老父亲亲手做的那个“红木框的玻璃小灯笼”;两岁儿子的稚语“咱们跑怎么样?这样你不用抱我了,咱们也都不怕冷啦”;难忘的歌词“我追逐在人群之间,是为了多爱你一天”;半生的自责“我不明白为什么每次与父亲对话,我总是咄咄逼人”……在我眼前、耳边转啊转。终于,还是李健更胜李宗盛一筹,把我唱得噼里啪啦滚了几颗金豆子……
我有心理后遗症:下意识躲闪一切写亲情的文字。多年来,看亲情文字,心理感受从疼痛到不好意思,我想是,慢慢治愈的趋势吧。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亲情也属隐私范畴,四位作者,愿意真心剖白,无价。
我是女儿,无法体会儿子和父親相处的感受。只记得父亲过世后,哥哥翻看父亲给我发的短信,笑了:“爸把所有正向信息,温柔的、浪漫的、乐观的……都给你了。”我并不能体会,在父亲最后的一年,守在身边的哥哥是怎样的感受。我只记得一个细节,嫂子说哥哥“愚孝”。因为爸爸住院,他就一直跟着住院陪床,谁说什么也不曾回家住过一晚,直到爸爸去世。但我能肯定,哥哥和父亲,是知己。如父如兄,是好坏共享;而我是被宠爱的小女儿,爸爸就是爸爸,不能有半点缺失。想来,爸爸撑得也苦吧?可是,世间爸爸对女儿,大多这样吧?
说到父子,突然想,大家爱说什么“父爱如山”,是为了让儿子翻一翻吗?
老男人和大男人相处,咋反而没有那么简单、本能了?
李宗盛60岁按捺不住,终于唱了父亲。歌词很长,很有代表性,我们不妨来看几句:
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冲忡,是啊,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遗憾我从未将他写进我的歌。
到临老才想到要反省父子关系,说真的其实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题,沉甸甸的命题。
思念其实不是这个歌的主题,我相信不只有我在回忆时觉得吃力。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说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两个看来容易却难以入戏的角色,能有多少共鸣?
天啊,这不就是如今戏剧里,年轻观众们经常强调的CP感吗?相爱相杀,甚至一辈子。
又到父亲节了,现在想来父亲节比母亲节还重要。因为我们女人唠唠叨叨,大不了哭一鼻子,总不至于难为自己。父亲呢?不急着让他们感受生孩子的10级疼痛了吧,先让他们学着表达自己,表达爱吧,特别是对老父亲、对儿子。愿男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不再那么生涩,而是平顺、温润起来。
毕竟,今生父子是缘,做甲乙不好,要做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