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性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定位和作用

2018-07-27 10:06侯丽娟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十九大创新实践

侯丽娟

摘要:重大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宣传报道的重头戏,而传统主题报道的空洞说教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大众对媒体的需求,也难以达到主题报道的宣传效果。多年来,重大主题宣传的输入与输出始终存在着“平行却难以交叉”的问题,其传播中所承载的内涵并没有充分传达。本文以央视对十九大的系列报道为例,探究电视媒体在此类重大主题性报道中是如何对主题报道宣传形式大胆创新,引入全媒体理念等途径来创新主题报道的形态,将重大主题宣传工作做好、做深、做得扎实有效,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关键词:主题性报道;电视媒体;十九大;创新实践

一、电视媒体视听兼容,现场感强——最有影响力的报道载体

主题性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是一种用以反映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引导舆论的新闻报道样式。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既是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自身影响力、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整,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新闻大战”硝烟四起。大量报道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传播,但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存在碎片化严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十九大召开之际,以央媒和省级媒体引领的主流媒体仍是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宣传战地,其政治性强、关注度高、影响面大,也最能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电视在所有传统媒体中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当人们在关注重大事件的事态进展过程时,只要有电视台在现场直播,电视几乎成为大众最多的选择,面对“十九大的召开”这样的重大事件,在2017年10月18日9时整,央视一套(CCTV1)、央视新闻频道套(CCTV13)和北京卫视(BTV)都对十九大的召开进行了现场直播。

二、电视媒体做好主题报道新路径

(一)避免“模式化”,发现新角度

一直以来,把主题报道做好做出新意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点,也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难点。虽然不少记者编辑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但做出来的报道,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致使大部分主题报道内容单一、色彩单调、传播单向。由于报道形式陈旧单一,探究主题报道常陷入“模式化”困境,因此,在内容、形式上求新求变,就成了主题报道生动而好看的途径和手段。此次大会首次设立“党代表通道”,央视全程直播了来自基层的60位党代表在“党代表通道”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的画面,电视画面简洁大气,不仅将党代表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让众多网友点赞的除了党代表们自信的风采,还有这种实现党代表与媒体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全新的报道形式。后期的《还看今朝》特别节目也是对十九大及时深入的解读,主流媒体开放自信的姿态,创新报道形式,是对主题报道的策划、统筹、调度能力的展现,如何发挥电视试听优势,通过手法多样的报道样式,充分调动电视表现的各种元素,形成主题报道的强势传播效应也是今后电视媒体探索新角度的方向。

(二)避免“赞歌化”,展现多样性

对于主题报道,许多观众甚至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误区,即主题报道就是正面报道,就是表扬报道。于是主题报道被贴上了“表扬稿”标签,理所应当地成了“赞歌报道”。而一味“唱赞歌”,反而会让人心生疲惫,使传播效果打折扣。其实,主题报道的报道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正面“敲锣打鼓”,表達方式也并不应该是只有一张脸谱、一种模式,它完全可以是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可以“叙”、“评”、也可以“问”。在特别节目《十九大时光》中,央视采用新颖的“央视帮你问”形式,通过H5页面和网友互动,使话题参与人数达500万。在七集系列报道《我是共产党人》中,用说唱形式讲述十九大代表的励志故事,同样成为十九大预热报道新亮点。

三、引入全媒体概念——形成合力,打赢重大主题的宣传决胜仗

(一)在差异中共赢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网络等新媒体使传统媒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呈现出高速、超量、多样的特征。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新闻宣传的同时,还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在媒体融合尤其是新媒体业已成为舆论主战场的新形势下,今年的十九大报道以铺天盖地的态势占据了新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并覆盖到多终端的新媒体矩阵中,十九大宣传似乎一夜之间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二)在内容上相长

CCNIC数据表明8~9点之前的一段时间,人们基本是在上班的路途中,这段时间是广播介入的最好时机,l7~19时一般为晚饭时间,则是以电视为主角的时段。就年龄层而言,电视、报纸依旧是中老年人群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直播、短视频这类则是年轻人青睐的对象。从视觉听觉来看,在十九大的主题报道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对其进行大量全面深度的报道,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段段音视频,通过报纸版面,广播电视,手机屏幕这样全球化、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迅速传遍中国,传向世界。在重大主题宣传这个战场上,只有全媒体倾巢出洞、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在网络传播大繁荣的时代,要“唱响主旋律,凝聚向心力”不仅需要正确的政治立场,更要有与时代相符合的传播智慧。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受众更加强调对信息差异的选择。面对“重大主题宣传工作”,我们要不断探索传播的方式,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再利用网络媒体的集成优势,将“重大主题宣传”的精神实质渗透到广大受众的内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舆论导向的目的。

注释:

[1] 赵多佳,刘星.寻求重大主题电视直播报道的突破[J].新闻与写作,2015(09)

[2] 党的十九大新闻宣传报道创新和亮点综述[N].人民日报,2017

[3] 人民网评: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N].人民网,2017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十九大创新实践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