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侠客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较早且在各朝各代都有流行。到唐代则更加繁荣,豪侠小说数量很多,而其中的侠女题材的作品更是光辉的一角。
关键词:唐传奇;小说;女侠;
作者简介:柴政垚(1992.12-),女,陕西安康人,辽宁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1
侠客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独特的形象。在韩非子的《五蠹》和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都有写到关于“侠”的相关概念和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侠”文化进一步发展,唐小说中的“侠”是一个高峰。
侠,按性别,有男侠和女侠。唐以前,女侠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特别少,尽管司马迁《史记》写了很多的“侠”,但没有提到一个女侠。东汉范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里“越女试剑”的传说应该是写女侠最早的著作。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它为后代的女侠小说提供了一些借鉴的思路。
到了唐代,正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1]唐人开始更加自觉地写小说,而这时候也是侠女类小说也大量出现且质量都很高。如聂隐娘、红线、谢小娥等,而对于这些小说在后世也有很多的改编,比如电影《聂隐娘》,这一做法,让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的为人们所熟知。
一、“女侠”在唐小说中大放异彩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2]在小说到了唐代,由于唐人自觉地写小说,不仅数量很多,而且题材丰富。《太平广记》卷193-194“豪侠”类小说,共25篇,其中唐人小说达到了24篇之多。造就“侠”类小说在唐朝如此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学的自我发展和“侠”文化的渊源流传,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一个体现,而“女侠”类小说在唐朝的大量出现,更加说明了唐人开明的社会导向。
其实女侠的出现是与社会相关的一种必然。
唐朝由于其开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使得其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互相影响,经济的强大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小说大量出现,侠类小说也大放异彩。
唐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侠。有神秘的车中女子、三鬟女子。也有以谢小娥、贾人妻、崔慎思妾等为代表的身负家仇含垢忍辱的;更有武功高强充当主上左膀右臂的聂隐娘、红线;她们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勇敢走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她们不像传统的中国女性以柔弱为主要气质,而是敢作敢为的。不仅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自己的本事。这一点十分难得,而它的出现是与当时宽松的礼教束缚紧密相关的,唐朝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尤其是女皇武则天的出现,更加大步地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为女性作者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机会,使得女性成为中心形象变为了可能。
二、各领风骚的红颜侠客
复仇,在小说中大量出现。《谢小娥传》中的谢小娥,一介弱女子,为了报仇,假扮成男人接近仇敌,表现出了不一般的的智力和耐力。
自古劫富济贫被认为是一种“仁”的极端体现。《车中女子》中的车中女子,她就是劫富济贫的典范,用自己的才智和武功救了举人也值得敬佩。
知恩必报。《聂隐娘》和《红线》有些像,但是知恩报恩的意味更加深厚。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的女兒,小的时候被一个尼姑掳走,过了五年之后,被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武功高强的女侠。一次她被指派杀刘昌裔,却为其所折服转而投奔,后来又解决了精精儿、空空儿的两次行刺,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女侠。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人物却只选择了一个只会磨镜的为丈夫,在为自己的丈夫找了一份差事儿之后自己就抛下一切自己走了。小说中,隐娘先报尼姑的师徒恩,后报陈许节度使刘昌裔的知遇之恩,将报恩描写的相当有厚度。
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各种各样的女侠们向人们展示了女性的发散美,也反映了唐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个人对于这种地位的把握。虽然女侠在唐代大放异彩,但是并不代表她们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承认。我国封建社会时代毕竟还是以男权为主要代表的时代,所以女侠形象可以大量出现,但其实她们只是一种文学上的理想产物,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最后的结局也是归隐或不知所踪。
实际上,如果她们像一般女子一样,走着平常的结婚生子套路,只会失去“侠”的神秘性和特殊性。所以在唐人小说中,女性侠的结局一般都是归隐或者不知所向。比如《聂隐娘》“自此寻山水,访至人”又比如《红线》“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其所在”。这样的结局处理方式其实是一种两全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消解掉“侠”的神秘感而且也迎合了男权主义社会对于女性侠的独立自主的半支持半反对状态,同时也避免了女性侠在最终结局里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处境。而我们从不同女性侠的命运结局中也可以看得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在封建时期,男权社会主义下的女性地位的思考。女侠们告别原来的生活,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新的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明)胡应麟著 .二酉缀遗中[A].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