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盂兰盆会

2018-07-27 11:27马腾腾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

摘 要:清明节和盂兰盆会作为中日重要的仪式,二者具有很大相似性。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清明节的时候会有祭祀祖先、野外踏青、植树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祖先表达尊重,以及传递“孝”的思想。而日本,则是受佛教思想影响,会在盂兰盆节这一天送迎祖先、扫墓,以此来表达一种祖先信仰。中日两国虽然在仪式上略有差异,但在对祖先表达敬意这一点上,两国的文化是相通的。

关键词:清明节;儒家思想;盂兰盆会;佛教思想

作者简介:马腾腾(199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

1.引言

众所周知,清明节和盂兰盆会是中日两国重要的节日之一。中国的清明节一般在每年公历四月初,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后进行祭祖野外踏青等活动。而日本的盂兰盆会则是在每年公历八月十三日到十六日。对日本人来说,祭祖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所以会在这一天返乡,同家人一起进行祭祖仪式。本文就中国清明节的习俗与日本盂兰盆会的习俗进行比较,试着考察两国在这个节日上的一些异同。

2.中国的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

中国最早有关于清明节的记录是在先秦古籍中。《逸周书·时训》中写道:“清明之日,萍始生”。《管子·幼官》中记载有“十二,清明,发禁”。从这些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清明节只是单纯预示农业活动的一个节气。到了唐宋时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合到了一起,这时清明节才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关于这三个节日的关系,张君(2004)中是这样记录的:“寒食与清明在节俗内容上并无十分明显的继承关系,两者间存在的主要是一种置代关系。而清明与上巳之间,则既有节期的置代关系,也有内容上的继承关系。”王维诗句中也有印证:“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踏青游乐只在清明举行,说明在唐代,清明节扫墓同时,也会进行踏青游乐活动。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节和上巳节已有渐渐融合的趋势。

至元代,这三者的融合算是正式完成。我们可以在很多元曲中看到有关清明节主题的作品。【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杨驹儿墓园》中,其友人坐在她的墓园哀悼说“莓苔生满苍云径,人去小红亭。题情犹是酸斋赠,我把那诗句赓,书画评,阑干凭。”最后,他许愿道:“……写新声,寄春莺,明年来此赏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静,小楼风雨共谁听!”在这里就体现了在清明节已有扫墓、缅怀逝人的习俗。在张小山的【双调·水仙子】《清明小集》中,写道:“红香缭绕柳围花。翠袖殷勤酒当茶。游春三月清明假。香尘随马去。小帘栊绿水人家。弹仙吕六幺遍,笑女童双髻丫,纤手琵琶”从这些元曲中可知,元代人会在清明节郊游、赏花、玩耍、扫墓,与现代清明节活动已大致相同。

现代,清明节的两三天前,人们就会开始扫墓活动。向先人烧纸钱、打扫墓地。纸钱是由西汉时期的墓地陪葬品“瘗钱”发展而来。《封氏闻见记》中记载:“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凡鬼神之物,其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今之前则皆烧之,所以示之不知神之所为也。”到了唐代,烧纸钱这种行为就变得一般化了起来。现在,这种习俗也在清明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扫墓的意义,不仅在于打扫墓地,供奉祭品,更是表达中国人对历史和祖先的尊重。

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其他风俗。比如,四月初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会利用这大好时光去郊游,欣赏美丽的景色。此时春雨绵绵,因此清明节也被视为植树的好时机。

3.日本的盂兰盆会的来历及风俗

一般认为日本的盂兰盆会是来源于中国的伪经,但由于还存在争议,所以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在公元六世纪,与佛教一起传到了日本。日本文献中最初记载有盂兰盆会的是《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有“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设斋”的记载。这里的四月八日,指的是灌佛会,而七月十五日的设斋,就指的是盂兰盆会。而最早出现“盂兰盆会”一词,是在《日本书纪》,齐明天皇三年(657年)的记载:“作须弥山像于飞鸟寺西。且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的习俗,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是祖灵信仰。而现在的盂兰盆会基本上是继承了江户时代的盂兰盆会的特征,以祖先祭祀为中心。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送迎祖先这一仪式了。虽然各地有所差异,但都以迎接祖先、供奉祖先和送祖先为主要过程。而盂兰盆会祭坛则是盂兰盆会的又一个重要仪式。将祖先迎接回家后,祖先会在祭坛中住着。所有的供品也都会放在祭坛中。

在盂兰盆会中日本人也会进行扫墓祭祖。古代日本很少有墓地,大概是受了佛教和火葬的影响,后来才渐渐有了墓地。扫墓,不仅意味着供奉供品,更有接祖先回家的意义含在其中。

4.结语

在中国形成的清明信仰,是在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下形成。当时,祖先信仰是人们精神信仰的一部分,“百善孝为先”,而“孝”不仅体现在 父母活着时,死后的供奉也是“孝”的一部分。因此,历代的儒学者都对祭祀祖先无比重视。到了现代,以孝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清明节的中心主题。

日本的盂兰盆会以送迎祖先为主题,再从其来历看我们不难发现,盂兰盆会受佛教影响深远。其实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佛教思想,二者都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通过供奉祖先,希望獲得祖先的守护,则是中日之间共同的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君:《神秘的节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2]王波编著:《元曲三百首解析》,同心出版社,2011 年版.

[3]候清柏、张培荣主编:《历代诗人咏寒食清明诗词集中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4]高谷重夫.盂蘭 盆会の民俗学的研究.東 京:岩田書 院,2000.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
从淫祀观念看儒家思想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刘元堂:颜鲁公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在变与不变中理解历史问题*——《儒家思想的选择与传承》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从俗语看儒家思想下韩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