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珍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已经能够辨别事物的好坏,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进一步提高學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1】。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通过鉴赏音乐提高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从而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本文就此谈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也只注重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审美等方面有所欠缺。高中的学习既紧张又疲惫,学生的压力太大,学习的课程多。这种种现象表明学校应该开设高中音乐课程,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自我,缓解压力。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审美素养。为此,教师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目的,全面发展学生,使学生德才兼备【2】。
一、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是指聆听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欣赏,并且能够从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的一种活动。高中音乐之所以重视鉴赏教学就是因为它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活动。在鉴赏教学中,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学生为审美主体,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音乐具有灵性,是一种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艺术,学生静心倾听的时候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被音乐所感染。在音乐鉴赏中,学生通过聆听中华民族音乐以及其他优秀作品,可以更加了解中国音乐,更加热爱艺术,从而迸发强烈的民族精神。可以说,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3】。教师可以慢慢从感性到理性、从肤浅到深层教学,引导学生进入鉴赏佳境,主动消化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从真正意义上培养起审美能力。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转换教学理念,重视音乐鉴赏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安排给音乐的时间并不多,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而且,大部分音乐教师并不会认真上好音乐课,在课堂上随意播放音乐,或者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中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存在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新课程下的教育改革,转变自己的位置,重新建立音乐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音乐氛围,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音乐主题播放相关音频。作为学生音乐引导者,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强的音乐实力,为学生塑造一个音乐达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互动,不能沉浸在自己的讲课中,要走下讲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会不由自主地热爱音乐,学习相关音乐知识,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充分将生活与音乐相结合
高中音乐不同于小学、初中音乐,而且高中生生活阅历丰富,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能够轻易地感受作者传达的感情。如果教师能够将主旨音乐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使得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欣赏《献给爱丽丝》时,首先从整体上讲解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清楚的认知。其次,教师要从作者贝多芬着手,向学生讲解贝多芬的平生,特别是要详细讲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也就是贝多芬的恋情。学生在了解创造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时感受贝多芬当时的美好纯真爱情,或是让学生挖掘身边是否有这样纯真的恋爱。通过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的自我感受,学生能够很快产生共鸣,从而得到自我情感升华。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时,要注重音乐本身的生活性,在生活中挖掘音乐,使得学生在心灵上更加贴近音乐。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音乐上的通灵感应,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高中生由于繁重的作业、紧张的考试,在音乐上不敢沉迷,就算喜欢音乐,也因为紧张的学习而放弃。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立足于解开学生这一束缚,使他们大胆地学音乐、热爱音乐,充分激发出学生音乐热情。据调查,发现高中生普遍对流行音乐感兴趣。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着手于古典音乐,再往音乐中注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流行音乐会重新认识古典音乐,这对学生接触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不遗余力地更新教学观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音乐,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全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蕾.《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学术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16期
[2]吴春燕.《试论中学音乐的鉴赏教学问题及对策》,学术期刊《北方音乐》,2016年18期
[3]陈佳妮.《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学术期刊《魅力中国》,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