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乔凤涛(1997.3-),山东东营人,男,本科在读,财务管理专业。
在成长的轨道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茫然与困惑。有些人不幸就此迷失,而有些人则能重新找到方向再次出发。如何才能摆脱迷茫,找到自己的路,我想这是很多人想要找寻的答案吧。
一、忘掉和别人的差距,一页一页重头学起
我认识一位学姐,她学的是会计专业,在还未毕业前她就已经顺利拿到了四大的offer,谁曾想过,这位学姐在刚进大学的时候也曾经茫然过好一阵子。学姐从一个小县城的高中考进大学,当她进入学校学习、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有太多知识是她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她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也没有什么特长,但身边同学的各有所长,知识面之广常常令她惊叹。她感觉她和他们差太多了。她熟悉的只是高中教材上那些必考的知识点,老师应该怎么出题,但对其他方面全然不知。最初的时候学姐特别颓废,所以第一学期的成绩可想而知。春节的时候回家,家人问起她的成绩,她只能骗家人说还好,但她心里知道,其实糟透了。她那时满脑子都在想,她为什么比别人差这么多,这么大的差距要怎么办,她要怎么弥补。可是那时的她忘了一点,如果她再这样继续迷茫下去,她只会比别人差更多。直到第二学期一位老师点醒了学姐,老师再听到学姐的倾述之后,很义正言辞地对她说:你以为这些知识别人生下来都会的?不都是一页一页学来的吗。从那时起,学姐便开始加倍学习。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每天的学习计划。当别人还宅在宿舍睡懒觉玩游戏的时候,她已经泡在图书馆读了很久的书。她知道她的目标就是好好把成绩提上去和多读书,所以在那一个学期,她的成绩飙升,重新找到方向再次出发的她,在大四也成功申请到国家奖学金。当你觉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大时,那就忘掉这个差距,从头开始学起。
二、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
我们也许会纠结这個问题 “我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欢我的专业?”大多数人会耗在那里,会绞尽脑汁空想,会站在门外瞎猜,会根据其他人一些莫须有的言论草率形成判断。然而最根本的,是要我们自己去“试”,只有扎进去、沉进去之后,我们才有资格做评判。除了上课之外,主动借阅课外相关书籍,主动参加相关社团,主动去做相关实习,这样我们才真的有概念“它是什么,我适不适合,我喜不喜欢”。若能主动扎进去,一个学期我们大概就心里有数了。否则瞎猜瞎听,估计过了三四个学期,还会在原地摇摆不定。尽管很多人说职场找工作专业并不重要,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认真对待自己专业的借口。
三、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人总是会给自己制定很多计划,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让自己的计划称为现实。我有一位学弟在参加完一场英文讲座之后,被讲师纯正的伦敦腔说折服,于是暗自发誓自己以后也要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学弟在手机上下载了很多个学英文的软件,空闲时间就拿出手机来背单词,并规定自己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晨读一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去图书馆看英文原版书。只是好景不长,才坚持没几天,学弟便因为无法早起而放弃了自己的晨读计划,手机里学英文的软件也一个个接连被删除。无从行动,计划不过是白纸一张。只有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去行动,我们才可能离梦想更近一些。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投机取巧。一分一秒,时间会给那些真诚付出过的人回报。
四、逃离舒适圈
大学的确是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不会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也不会有严厉的师长实时督促自己。所谓舒适圈,指的就是那些待着很舒服的地方,但是也是让人们无法成长的地方。比如总是循规蹈矩的上课下课,下课后就回到寝室,跟几个相熟的室友聊天玩笑,打开电脑看看爆米花电影、肥皂剧或者来一盘王者荣耀。但实际上,就像大家说的,寝室是青春的坟墓,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无限循环”,单一的社交圈子和单一的生活方式,都会慢慢杀死一个人的时间,消磨一个人的斗志,无法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深刻的瞬间。改变往往是痛苦和让人不愉悦的,所以大多数人惧怕改变。但是人若要成长,就一定要学会离开自己舒适圈的,即便不舒服,也要逼自己离开。
我们身边往往会有这样一群人,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还在纠结到底是要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去企业工作。有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于是什么都想尝试,到最后可能没有一个中标。大学的空耗往往不在事情太多,而在迷茫,在目标不明,在不知道干什么,在别人朝着目标全力奋进的时候你还在苦苦寻找。大学生活从来没有一定之规,更没有一个“人人都应该这样过”的范本,但是它一定是有主次的,有主心骨的。如果能一早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确定自己未来要走什么道路,自己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为这一目标而去争取。在此借用习大大的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我在正值青春的年华,有可以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最终都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