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如何精准化地提高儿科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理优化配置儿科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在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总结了我国儿科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总体儿科医生不足,儿科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地区、城乡和省区市不均,总体学历水平不高,流失率高。他认为,如何精准化地提高儿科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理优化配置儿科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众多医院管理者在实践和探索中,也对儿科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分析认为,解决儿科医生总体数量缺乏的可能途径有:首先是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儿科的全科医生(110438名),主要方式是通过多点执业和合理利用退休人员。而长期解决的方法是培养儿科医生,成立儿科系,使住院医师规培和专科医师规培一体化。同时合理优化配置儿科医疗资源,政策制定的精准性,“不能全国一盘棋,搞一刀切”。针对以上我国总体儿科医生不足,儿科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地区、城乡和省区市不均,总体学历水平不高,流失率高的情况。如何精准化地提高儿科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理优化配置儿科资源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对儿科医联体模式的精准化和多样化,孙锟建议,在东部发达地区,如上海,基层医院严重萎缩,应注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西部医疗落后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而基层医院承担大量工作,须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对于跨区域模式,应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加强本地区的儿科服务能力。
葛文彤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
谈及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建设的经验,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葛文彤表示,要以社区首诊为基础,双向转诊为途径,分级诊疗为体系;同时医联体内要有相对统一的利益主体、相对一致的管理体制、相对规整的资源布局、相对完善的需方政策、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此外。建立完善的医联体运行机制,在技术、人才、管理、信息方面分别对接,制定便捷化流程,提供激励化政策,统一标准化服务,建立系统化平台。
段涛 上海春田医院管理公司创始人
“目前中国妇儿医疗领域优秀的创新项目并不多。”上海春田医院管理公司创始人段涛曾提出,在妇儿医疗市场上,真正的创新不应该“老是想着跟公立医院竞争”,而应该是发展不同于公立医院的服务,并与公立医院形成互补。对于资本看重妇儿医疗机构,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段涛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中国缺乏真正懂商业运作规则、懂市场、懂经营、懂管理的医院管理者,缺乏离开公立体制全身心投入非公立医疗领域的医生。
忧郁、揪心、焦虑是患儿家长常有的情绪。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
有人建议说,通过多建立一些儿童医院来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毕竟现有的儿童医院数量相对来说是不足的。不可否认,儿童医院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现有的制度下,儿童医院是难以盈利的。多建儿童医院的初衷和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关键是政府的意愿。如果政府不支持、不投入,一切都是泡影。所以,在目前的环境下,解决儿童看病难的关键不是建立多少儿童医院,而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儿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儿科医生短缺受很多因素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支付制度的影响。有人认为应该通过大幅提高儿科医生的工资来招揽人才,但这只是表象而已。儿科医生与其他科医生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是“以药养医”的政策所造成的。若医生的收入与自身看病的质量或次数相关,儿科医生与其他科相比,付出与收入比没有多少差别,儿科医生就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动调节。实现支付制度的改革,可以缓解儿童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当医生收入不与“创收”挂钩,医生不管在一个地区的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都一样可以体现自身价值。也只有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才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只有医生的价值能够体现在知识、经验与疗效上,医学的本质才会回归!
郭锡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
如何防止儿科人才流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郭锡斌认为,作为大型综合型医院,应该加强儿科的专业化建设,提供足够合理的发展空间,关注支持儿科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儿科绩效政策的倾斜。“儿科事业发展动力是让儿科医护人员满意”。儿科的优质品牌是对综合医院非常好的品牌宣传和营销。如成人科室患者陪诊1~2人,儿科患者陪诊3~4人,因此,儿科可以带来更多的其他专业患者;会促进其他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如检验、影像、内镜、麻醉、输血、感染病等。
李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
在儿科医学的人才培养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较有心得,她认为,应该脚踏实地根据国家需求引导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一方面是普惠教育,即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目的是短时间内补充基层儿科医生数量,推进基层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是精英教育,即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目的是提高儿科医疗水平和儿科医疗创新能力和疑难重症处理能力,减少慢性病、流行病的发生,对疾病预防、病因发病机制研究、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索。大众化的教育是保证基层儿童能够看得上病、能够有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治的基础。同时,在高等学历教育当中,根据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学校来培养不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