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周虎
水城县积极创新以“十网并联”为载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坚持用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2.27万人,21个贫困村出列。
近年来,水城县积极创新以“十网并联”为载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按照省委提出的“3586”工作思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用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抓好“五步工作法”和“五先五后”攻坚法落地实施,全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2.27万人,21个贫困村出列。
织牢产业脱贫网。水城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撑,出台“1+12”产业发展方案,成立了12个产业工作组,结合实际以“一县一业”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茶叶、刺梨、精品水果等长线产业,去冬今春全县新增特色产业56.48万亩。
按照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的思路,在抓好105万亩长线产业的同时,布局好温氏养猪、桃花鸡养殖、中蜂养殖等短平快项目。
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投入2.58亿元建设刺梨加工厂1个、投入1.1亿元建设小黄姜加工厂1个、投入4100万元建设桃花鸡屠宰场1个、投入1亿元建设猕猴桃基地冷库3个、投入1.4亿元建设生猪屠宰场1个。
织牢教育扶贫网。加快推进教育“两年提质”攻坚行动,2017年以来共投入41.6亿元,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入园难、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
加大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加快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近年来共引进各类教师1035名,实现教师培训培养全覆盖。
加大对“教扶6条”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确保每一个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2017年以来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33595人、资助资金7414.7万元,基本实现贫困户家庭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城乡学校免费营养餐全覆盖。织牢医疗扶贫网。加快推进医疗“两年提质”攻坚行动,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加快推进县医院的改造和县中医院建设,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加强对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打造,建成投入使用标准化卫生院21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64个。
水城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打造力度,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图为百车河温泉旅游度假小镇。(水城县委办供图)
加大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加强现有人才培训提升的基础上,加快引进紧缺人才,共引进合同制医务人员850名,村级职业化医疗人员234名。
加大对“医扶10条”政策的宣传力度,真正让每一个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2017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医疗扶贫救助62.34万人(次),报销减免费用达1.54亿元。
织牢金融扶贫网。充分用好“特惠贷”“脱贫贷”等金融扶贫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因地制宜选准项目,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加强对项目的经营管理,确保真正产生效益,真正分红到户到人。
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谋划一批优质高效的项目,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理念、有经验、善管理、会经营的实施主体,县级平台公司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确保项目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3.96亿元“脱贫贷”用于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户2813户7951人,实现分红1669.25万元;发放“特惠贷”3.12亿元,覆盖贫困户7757户2.79万人,打造了阿戛镇高中村“牛得很”养牛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成功案例。
织牢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网。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个,搬迁规模15205户60841人,2016年项目完工率、基础设施配套率、搬迁入住率、竣工验收率达100%,2017年的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7%,今年的8个安置点目前工程进度达到35%以上。
在精准选点上下功夫,将地处边远、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集中搬迁到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中心城区等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实现“搬迁一个寨子,建设一个小镇,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脱贫一批群众”的目标。
坚持以景区为吸引、公司为平台、产业为支撑、股权为纽带、就业为保障,积极借鉴“五个三”经验,结合实际按照“一户一产业、一户一就业、一户一技能、一户一股权”等要求做好保障服务工作,让贫困群众通过搬迁“挪穷窝、断穷根”。
织牢旅游扶贫网。按照“峡谷公园县”的定位,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2017年全县旅游人数达466.7万人(次),同比增长65.8%,旅游综合收入达30.18亿元,同比增长67.5%,被评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12.83万人(次),增幅51.56%;旅游收入19.8亿元,增幅57.76%。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打造力度,成功打造了滴水岩、院坝、木城、转山等农旅示范点32个,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织牢就业扶贫网。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
大力实施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培训工程,积极创新项目化培训模式,全面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各方面的资源和资金,累计培训各类创业人员3060人(次),落实贫困群众就业3.07万人。
多渠道开辟生态护林员、公路维护员、产业管护员、卫生保洁员、景区服务员、乡村食堂炊事员等岗位2377个,全部用于贫困群众。广泛动员县内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好水城经开区企业、扶贫工厂等平台多渠道解决就业,今年计划解决1.2万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织牢社保扶贫网。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健全完善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保障政策覆盖面,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应兜尽兜”的要求,加快推进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对全县所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全兜底,真正让“两无人员”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织牢基建扶贫网。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网改造提升工程、通信设施全覆盖工程,累计解决3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通电线路462.433公里、变电容量2.1837万千伏安,完成101个行政村通光纤。
加快推进“组组通”工程,启动2035.5公里通组公路的硬化建设,现已完成招投标1397公里,完成设计1896公里,完成路基1541公里,完成路面575.3公里,完成投资7亿元。
投入32亿元,以“三改三化三清”为重点,以PPP模式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已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营盘、米箩、蟠龙、猴场、陡箐等10个绿色村庄示范点打造,启动140个绿色村庄的规划建设。
织牢党建扶贫网。按照“组建大党委、构筑大党建、实现大服务、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建立村级党委42个、联村党委10个,可渡河跨省联村党委得到六盘水市委有关领导批示肯定。
按照“六化一体”的思路,不断提升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招聘第二批村文书164名,从优秀村干部中提拔科级干部6名、招录乡镇事业编制干部3名,11名村文书走上了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的岗位。
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扶贫机制,2017年组织1026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下派第二批1125名轮战队员对全县164个村进行轮战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