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操作·人文滋养·探究延伸

2018-07-26 04:25赵艳华
新课程·下旬 2018年3期

赵艳华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应该特别地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是自主操作;不仅仅是技能操作,也是人文滋养;不仅仅是书本理论,也是探究延伸,以此打造厚重、精彩、摇曳生姿的化学实验教学新时空。

关键词:自主操作;人文滋养;探究延伸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在单轨道上亦步亦趋,更应在多轨道上阔步向前;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是自主操作;不仅仅是技能操作,也是人文滋养。对于成长中的高中生而言,化学所打开的知识版面和精神版图愈广阔,学生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滋养和锻造。而在这样的打开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

一、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是自主操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确,只有理论上的单向灌注和机械背记是不够的,高中化学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例如,在人教版《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各取1小匙的Na2CO3、NaHCO3于试管中,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区别,滴加10滴水,振荡,观察,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约10滴水,振荡,观察、记录现象。在此基础上,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溶液颜色。同组两个学生把碳酸钠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化。另两个同学向另一支试管放入等质量的碳酸氢钠,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在这样的实验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由于基础差、胆小、不敢动手操作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让每个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上上镜”,让“每一个人都不会冷落”,以此创设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理想化学课堂。

二、不仅仅是技能操作,也是人文滋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關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确,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技能操作,同时也应该是精神层面上的人文滋养,通过教学,“把知识和思想、文化融合,给学生的不是枯燥的文字……”

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教师不能把持实验霸权,仅仅做演示实验,更应该让学生大面积地做分组实验;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直观地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合作、质疑、概括等能力,并且进行有序表达、互相交流和深刻反思。而在这样的实验生态过程中,师生对待实验的态度、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甚至教师的人生经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有课堂上的各种意外事件,都是构成课堂的要素,都流淌着人文因子的涓涓细流。说到底,教师要在技能技法和人文精神的双轨道上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化学实验中的人文滋养:

1.能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体验,以此触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浓厚兴趣。

2.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生活中的运用方面能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让化学实验的“风向标”和生活接轨,和现实拥抱。

3.引领学生真正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在课内课外实践中构筑浓浓的人文生态。

4.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最大面积地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心灵得到多重锻造和滋养。

三、不仅仅是书本理论,也是探究延伸

好的化学教学应该既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既着眼于当下学习,又放眼于未来发展。就“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而言,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五彩斑斓的社会现实,才能不断长见识,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和化学对话,和化学精神对话,和更大的世界对话。

1.小明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品佛像,至今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2.请大家一起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疑问:

(1)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它起到什么作用?

(2)加工饼干、蛋糕,蒸馒头时也常用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起什么作用?

(3)患有胃病的人常因胃酸分泌过多而不适,碳酸氢钠片能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为什么?

3.设计实验:比较用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馒头的发酵效果。

因为这样的探究延伸不仅仅关注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也关注了知识的应用、转化和实践过程,所以学生是活泼的,情感是愉悦的,教学的走向是多元而灵活的,而身处在如此场域中的学生,或登高望远,或幽径探微,或由此及彼,在探究之路上渐行渐深,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1]陈俊一.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教师月刊,2015(2):28.

[2]孙明霞.追求“人课合一”的课堂[J].教师月刊,2016(2):46.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