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玲
摘 要 单簧管是西方典型的木管乐器之一,在管弦乐中被称为“演说家”,同时在木管乐器中又被称为“戏剧女高音”。而作为经典之作的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是一部既包含了一般西方音乐协奏曲的曲式,又包含了中国古典音乐特色的完美作品。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于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的三个乐章的详细分析,凸显出该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以及所蕴含的感情。不仅如此,本文还就其的演奏诠释做了详细的解析,从而从鉴赏的角度去探讨了单簧管这种木管乐器对中国器乐协奏曲体裁的应用和帮助以及《帕米尔之音》的创作对于整个中国音乐史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帕米尔之音 单簧管协奏曲 作品分析 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帕米尔之音》是由胡壁精作曲,主要描述的是帕米尔高原的魅力风光以及蕴藏在音律之中的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背景。整曲采用的是典型的协奏曲的体裁,即分为三个乐章,三个乐章的速度特点是快-慢-快。这与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演奏速度特点类似。
1第一乐章
在《帕米尔之音》的第一乐章的最开始就体现出了中国独有的元素,即以散板的形式开头,这在西方的器乐协奏曲中是从来没有有过的。它不仅体现保留了西方协奏曲的模式,还加入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完美地对东西方的音乐进行了融合。不仅如此,这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对中国音乐特色的延续。在散板结束之后,a小调的属音就开始了A部。A部的音域大部分都是在单簧管的中音部分演奏出。单簧管的中部所具有的特点就是此刻的音律空洞并且宁静。在第一乐章加入中音部分,同时以54的演奏速度进行演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驼队在古老而悠长的丝绸之路上缓慢地朝着目标前进,前进的队伍时而因为帕米尔高原辽阔的自然风光以及其神秘而又寂静的氛围驻足回望,在悠长的音乐中,听者闭眼聆听就能清楚地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帕米尔高原之中,在茫茫高原中听着沙漠中的驼铃由远及近。随之,音乐就开始了B部,B部的演奏速度又比之前的54更为加快。同时单簧管的演奏音域也由之前的中低音变为中高音。悠悠的沙漠驼铃声音不断回响在听者的耳边,音乐的主题也就此展开,逐渐地走向高潮。连续不断的半音环节突进完美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庞大而又无情的力量,而不断的小二度的上行在快速推进时搭配增四减五的下行,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图像,描绘着古老的民族塔吉克人不断地与大自然做斗争,从不轻易屈服,强烈地体现出了塔吉克人顽强的抗争精神。在一次又一次大自然猛烈的打击之下,最终大自然又回归到了当初的平静,此时乐曲处于B部和A的衔接位置,其由慢板和一个华彩乐段构成。在单簧管的华彩之后,展现出来的场景即是驼铃声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在广阔的沙漠之中,主题再一次体现出来。
2第二乐章
《帕米尔之音》的第二乐章在演奏过程中采取的是柔和的慢板。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相类似,仍旧是采用了A-B-A的段式,并且在节拍上也由之前的4/4拍变为了8/6拍。不仅如此,相同之处还体现在第二乐章在开头也是采用的是主调d小调的属音。在演奏中起初平稳的节奏为听者展现的是高原的夜晚,而凸显出来的高音二度上行就描绘的是星星在无尽的夜空之下不停地闪烁。渐渐地,乐曲也进入到了中段,即B段,速度也同样加快,变为了每拍104。但是实际上演奏中整个乐曲仍旧是显得从容而又缓慢。听着D小调的分解和弦以及单簧管独有的簧片断吐音,脑海中不自觉地描绘出静谧的湖畔上偶尔的点点碧波,青年思念远方的亲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静静地沉浸在所描写的幸福之中。同样在B段和A段的衔接处,演奏依旧采取华彩来进行衔接。
3第三樂章
第三乐章在演奏时采取快板、回旋的曲式。其速度基本上与西方的协奏曲的演奏保持一致,达到了176。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当独奏开始之时,演奏家采取简单的长音来展现塔吉克人在结婚之时浩浩荡荡的长队。当长音演奏过后,便开始了第三乐章的主题。C大调的主旋律随之进入B段,而B段则转为了F大调。在演奏过程中不断体现着塔吉克人古老而又传统的门族风情。在35个小节的演奏之后,乐章再次回到C大调,而在9个小节的衔接之中,乐曲也再次回到了A段。整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华彩,这为整首曲子的演奏增添了大量的魅力。
4整体分析与演奏诠释
整体的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的三个乐章的分析如上所示。而在演奏过程中,如何将这样完美的作品更好地诠释出来也是突出一首乐曲精彩之处的重点。《帕米尔之音》的第一乐章在演奏过程中采用的是奏鸣的曲式,速度上采用的是中速的行板,其主要作用是体现帕米尔高原苍茫辽阔之境。音乐的出现是在竖琴与弦乐的交替引导之下,然后通过大管、大提琴、小提琴的由弱到强的演奏中引出了主题,接着则演奏出一段散板。通过这样的演奏,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人烟稀少的浩瀚高原,一串逐渐由远及近的驼铃声伴随着驼队步履蹒跚的脚步声慢慢地行走在充满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上,让听者仿佛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而在第一乐章的结尾之处采用华彩之后,驼铃悠悠声逐渐消失在耳畔,消失在了苍茫的荒漠之中,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第一乐章的演奏犹如故事的开端,渐渐地带领着听者进入神秘地帕米尔高原而无法自拔,这场演奏诠释了充满魅力的帕米尔高原的自然风光。
帕米尔的夜晚美丽而又独特,它就像是一名高贵,充满魅力的女子,用她所特有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为人们歌唱,一遍又一遍地在诉说着她的故事。她的美丽,她的嗓音让你甘愿沉浸在凝神观望之中而无法自拔。高原美丽的夜晚,星星在广袤无垠的夜空之中不断地闪烁跳跃,静静地(下转第232页)(上接第224页)听着、看着勇敢的塔吉克青年与迷人的少女那令人沉醉的爱情在静谧的湖边荡漾,仿佛自己就是湖中的一条鱼或是一株水草,又或是他们身旁的一棵树,又或是那夜空中的星,安静地听着他们互相倾诉那千年不变的爱恋。《帕米尔之音》的第二个乐章采用慢板演奏就是诠释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不忍打扰的夜晚,它体现着演奏家对帕米尔高原深层的爱,体现着作曲家的心身神往,体现着听者们的如痴如醉。
《帕米尔之音》的第三乐章用快板的形式诠释出来了塔吉克人在结婚过程中热闹的景象,赛马过程中青年们的嬉戏、你追我赶的场景更加增添了听者们的向往。演奏中以轻快、紧凑的节奏,描绘出了人们翩翩起舞,来献上祝福号角声不断,马蹄声响彻整个高原大地,将帕米尔高原的热情、欢快传递给了每一个现场的听众。帕米尔是壮硕的,是幸福的,更是欢快的。第三乐章诠释着这样一番又一番的美景正是触动了人们内心那对广阔天空向往的自由,那对幸福,对欢乐向往的美好。
三个乐章相互结合,为听众们展现着一帧一帧不同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古老的民族塔吉克人的生活场景与其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给人一种淳朴的感受,浸透着各族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崇敬。从音乐的形式上来说,乐曲的风格一致,结构简洁、严谨,不仅达到了艺术性的美,还对整体思想上进行了描述展现。在我国交响乐的创作之中,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之音》有着其独有的魅力,不断地吸引着听众去聆听,不断地吸引着演奏家去演奏,去感受那壮丽的景色。同时,《帕米尔之音》成为了中国单簧管音乐史上的里程碑,是经典之作。它不仅将中西方的音乐演奏特色糅合在了一起,还更加突出了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不断地被传唱,被演奏。西方听众在聆听中也会被我国神秘的河山所折服。不仅如此,整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单簧管广阔的音域,作曲家在形式上采取了西方传统西洋乐的协奏形式,使其符合单簧管的演奏形式,而在内容上则是将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加以修饰后融入在了这首乐曲当中。《帕米尔之音》不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演奏的诠释当中,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这首曲子被视为”洋为中用“的模范也是理所应当的。
5结语
尽管单簧管进入中国的历史不长,但是我国的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创新,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结合西方音乐,大胆地吸收西洋乐的创作技能,这对于我国在单簧管演奏上的突破有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而《帕米尔之音》在演奏中所展现出来的热情、顽强也正是中国人民的内在品质。我们国家应该鼓励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洋乐的演奏,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中西方文化更加好地融合,也能使得我国人民在聆听演奏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审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国音乐终究会开创出一片蔚蓝天空!
参考文献
[1] 仲华.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单簧管作品创作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7.
[2] 陈凡.单簧管演奏艺术的技能要求和艺术表现分析[J].黄河之声,2016(13):68.
[3] 万力.单簧管在木管五重奏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音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4] 李媛媛. 胡璧精《帕米尔之音》单簧管协奏曲的演奏风格研究[D].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8.
[5] 王振先,陈建华.20世纪下半叶中国单簧管艺术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04):54-60.
[6] 邸晓嫣.从文献看近50年单簧管艺术在我国的发展[J].人民音乐,2006(08):37-39.
[7] 黄鐘.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专业教学研讨和中国作品评选会综述[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