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 马志君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在深入分析实验教学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改革。拟探讨出适合于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考核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45-02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开设实践课程的先导课、基础课,是体育术科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的保障。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均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时数,通过实验教学验证理论教学,把所学的理论真正运用于体育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必经途径。如何提升高校体育实验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这是学者时刻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来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一直是制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有待解决。目前实验教学多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而被忽视,甚至根本不开设实验教学,开设亦是形式化,实验教学缺乏必要的考核。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提升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进一步促进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效果提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一学生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研讨,为文章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法:根据教学改革需要,选取大一学生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实验选取2015级学生和2016级学生为具体实施对象。2015级学生按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进行教学,2016级学生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整合,以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实验成绩的统计学分析,验证实验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数理统计法:通过统计学检验方法,分析实验相关数据,为文章撰写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研究相关要求,按照预设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学。2016级学生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了项目化,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整合原有的实验教学项目,保留经典验证性实验项目,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使得实验教学向模块化、项目化实验教学过渡。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以此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实验教学方案见表1。
通过实践研究可知,2016级学生实验考核成绩优于2015级。2016级学生实验教学缩减了实验作业所占比例,增加了项目设计比例。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实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动手能力明显提升,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教学。在项目设计中学生根據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运动生理指标的实践应用项目,把所学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体育术科实践,大众健身实践和运动训练实践,通过实践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验证理论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了理论学习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本文根据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也存在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各门课程实验内容重复,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急需解决。本文根据调查实际,在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调整,删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完善考核体系。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试验考核体系侧重于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提升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作为实验教学主体,教师适当进行引导。为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变实验考核体系,配以硬件和软件支持,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史湘平,周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1):20-21,24.
[2] 罗晶.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2):71-73.
[3] 唐文坤,刘志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研究[J].搏击,2015(5):57-59.
[4] 谢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4):41.
[5] 李欣.普通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2):105-107.
[6] 卢起,肖才坤,李涛.高职体院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研讨——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3(6):122-119.
[7] 余晓慧,熊伟,周璐.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