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共享模式给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鉴于此,本文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经济管理向“共享模式”迈进,财务共享能有效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和业务处理效率,有效降低财务管理运行风险。新形势下,积极探究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财务共事与企业内部审计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有更好的内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财务共享能有效拓宽审计的范围。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企业、客户、银行、供应商等信息进行互联,并自动化处理外部信息,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向着第三方互联系统和系统平台拓展。同时,各不同子公司的信息集中处理也使得内部审计能站在宏观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发展情况。第二,财务共享能有效改变传统审计方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人员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能促使内部审计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第三,财务共享能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审计人员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各种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展开多维度、全方位分析,这有利于及时找到各种隐蔽的财务风险,进而能向领导层提供建设性意见。与此同时,内部审计成果还可为外部审计所充分利用,进而有效减少外部审计的重复性任务,从而充分发挥监督合力。
二、财务共事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策略
制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目标是实施企业内部审计的第一步,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例如,从审计执行角度分析,财务共享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用于内部审计,一方面可用于财报外审。从审计对象角度分析,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各项业务、云平台系统进行审计。如果是审计企业运行各项业务,则需要将审计重点放在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流程方面;如果是审计云平台,则需要将重点放在数据维护、企业财产保护、经济资源消耗等方面。
识别、评估风险。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预处理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若预处理程序不规范,就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审计风险与云平台系统的可信度呈正比例关系,云平台可信度低不仅会增加审计风险,还会严重影响审计结论。故而,审计人员要有效识别并合理评估各项风险,加强对大数据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还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评估云平台系统的可信度与内控性。最后,项目组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运行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评估结果提出并评估审计风险。
制定审计计划。完整的审计计划应该包括审计时间、范围、所需各项资源等内容。项目组在制定审计计划的过程中,要重點关注大数据预处理涉及的人力资源、时间等安排。还需注意.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大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还包括与审计活动密切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数据。
选择审计程序。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数据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有效找到审计疑点,而这些疑点又是获取后续审计证据的重要依据。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云平台、SCM、ERP等系统衔接,重点审计平台系统中关于结算管理等业务流程,通过多方面数据分析与监控,全面提升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第二,建立中间表。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财务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审计疑点,而中间表则是数据分析与审计疑点的中间产物,审计人员综合审计分析模型科学处理数据标准表,形成步骤表。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业务数据、流程之间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审计疑点设计多级中间表,这些表格就是审计人员验证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在正常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级联、投影等方式建立中间表。第三,形成审计疑点。在形成审计疑点后,审计人员应收集各种审计证据从而验证疑点是否是由舞弊、各种错误导致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审计结论。为了更好地查证审计疑点,审计人员要全面检查企业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审计人员能直接省略函证工作,直接通过ERP、云平台来验证外音B数据,无需函证审计,大大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
形成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基于审计疑点获取各种证据,然后结合前面制定的审计目标以及企业发展运行实际,在综合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审计结果。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沟通,提出各种建设意见,在双方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综上所述,本文以财务共享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为切入点,从审计目标、风险、设计计划、程序、结论等角度,详细论述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策略,多角度人手,旨在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