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湘民
公元八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点了五个皇帝的名字,其中之一的唐太宗,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在位二十三年,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这以后的百年间,中国文化的天空群星璀璨,俊杰辈出。这里,我要说的是“开元盛世”年间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张旭,另一个是公孙大娘。
张旭是个书法大家,其母亲陆氏是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诗人、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公孙大娘,名字意为“公孙家排行第一的长女”。“娘”不单是指“娘亲”,古汉语里还指女子,古人取名有按行地称呼的习惯,如《水浒传》里的孙二娘、扈三娘。这个公孙大娘容貌艳丽,舞姿天下闻名,尤以善舞《剑器》而著称。她常出入宫廷和民间表演,在民间献艺,观者如云;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在当时,绝对是个“腕儿”。
这两个看似不相及的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
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个消息在郾城不胫而走——天下第一善舞《剑器》的公孙大娘马上就要献艺了!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教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须臾间,人头攒动,观者如云。
这其中就有张旭。只不过,他悬于腰间的酒葫芦尚未打开,他还处于清醒状态。他等待着,表情平静,举止淡定,不像大多数人,急急而不可耐。
说话间,一声琵琶裂锦般弹响,乐曲随之缓缓奏起,天下第一舞女公孙大娘出场了。只见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手按剑柄,缓步移向场中央。她神采奕奕,星目顾盼,转身之间,“锵”然一声双剑擎出,剑尖直指穹天。
全场瞬然鸦寂。
张旭心里微微一震,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公孙大娘的这场剑舞似乎是专为他来表演的,而且前世就有了约定。为了这场约定,他苦等了前世今生。而今,他等到了,他等得太久。
音乐节奏逐渐加快,筝、琴、笛、箫一起激昂起来,浑浑然如大江入海,滔滔不息。公孙大娘翩翩起舞,只见她快速舞动双剑,剑锋熠熠,寒光闪闪,倏忽间平地卷起万丈狂飙,天地为之变色。腾身跃起,如鸿雁惊飞;闪转腾挪,似蛟龙戏水。出剑,雷霆万钧;收拢,雁过无痕。一招一式,伸展自如,抑扬顿挫,雄妙异常。
张旭看得呆了,他感到口干舌燥,摸出酒葫芦,一仰脖,喝了个底朝天。
张旭这个人,为人一向淡泊名利,为人拓落不羁。传说皇上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三绝”。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至高奖誉。但张旭只微微一笑,说了句:皇上奖掖,受之有愧。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他非常爱喝酒,而且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就不分天南地北地呼叫奔跑,甚而有时,还发疯般用头蘸墨写字;清醒以后,再反复观赏自己书写的作品。时人称之为“张颠”。
一曲《剑器》舞毕,公孙大娘乘兴舞起了自己最拿手的《裴将军满堂式》。这段剑舞豪迈、矫健、灵活,猛厉无比。舞至酣处,公孙大娘突然掷剑入云,剑如电光旋即从空中投射下来。她手执剑鞘,满场飞舞,突然一个亮相,哗然一声,剑入鞘中!上千观者无不惊魂。
这正是她效法的裴将军飞剑入鞘。如此绝技,一个舞娘尽得其髓,后吴道子奋笔作画,谓为“为天下之壮观”。
以张旭的性情,加之当时鼎沸的人声和烈酒的烘烤,他不可能处于一种置身世外、漠然处之的状态。他躁动了,跃跃欲试,双臂随着公孙大娘的一招一式情不自禁舞动起来,恍惚间,似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舞有速度,书有疾顿;剑有节奏,书亦有舒缓。眼前这个女人挑逗着张旭,引领着他,辗转腾挪,恣肆汪洋。女人双剑抹、截、撩、刺、削、劈、搅,他以指代笔,点画转折之间,或如高山坠石,或如枯藤缠树,跌宕起伏,婀娜多变。女人长袖抛出,似要揽下九天明月;他一笔划出,恰似天马行空,气贯长虹。女人腾身纵起,双臂平展,如惊鸿落地;他虚笔一点,像飞花散雪,泻瀑涌泉。
是对峙,又彼此接纳。襟袖或肌肤不经然的接触,都是精神的高度和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对面的这位灵魂对话者来得这么仓促,这么自然,这么让人兴奋,这就更增加了对话的神奇和震撼。两位大师级人物,注定要在今天碰撞出流芳百世的艺术火花。
初时,张旭尚讲究笔法,后来舞至酣处,就超越了笔墨技巧。无形中的线条走龙奔蛇、刚圆遒劲,变化无常,急风骤雨般不可遏止。其情态姿势,与公孙大娘激烈旋转的舞姿和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只见他发髻散乱,大汗淋漓,跌撞之间,旁若无人,“笔”止而意未尽、书停而韵不绝。痛快!痛快!心到意到,意到笔至,举手划指间,气贯双臂,直达指尖,他直感觉,挥臂可捏碎昆仑。
二人舞至高潮处,天地为之变色,仿佛三军将士意气风发,千里破虏,杀敌之声,响彻云霄!直将大唐的傲世风骨、浪漫激情展现无遗。
说话间风息云静。公孙大娘悄然收势,见她缓缓提剑,剑尖直指树梢,凝眸间,一股剑气疾射而出,刹那,树身为之一颤。
战场不见了,一切仍回归河南郾城的一个小广场。千军万马只是公孙大娘和张旭两个人。只公孙大娘手中那柄剑,如平静的湖水,兀自凝聚着一道清光。
张旭一直认为,世间万物,灵性相通,一花一草都能启迪智慧。平时偶有所獲,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如果说,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曾领略了书法避让之意;那么,这次与公孙大娘的对话,更是悟出了草书之神。张旭“自此草书长进”,逐渐将草书艺术推上了一个后世无可再现的高峰。
在场观看的还有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姓杜名甫。这场剑器舞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五十二年后,杜甫在四川夔府别驾元持家中,又看到了公孙大娘的高足李十二娘表演的剑器舞。回忆起当年公孙大娘的表演,感慨丛生。那场“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场面再度涌上心头,于是挥毫写就传世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