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琳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 2300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个较复杂的征候群,具有多项表现,包括胰岛素不足、血糖升高、血酮升高、电解质絮乱等,是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较急促,危害较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较为复杂,与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研究表明,对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相关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1]。本文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护理组中男性36例,女性7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23±3.56)岁,病程(7.56±3.25)年。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11±3.42)岁,病程(7.92±3.8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在急诊的过程中,行基础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吸氧护理等。
护理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输液护理:观察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即刻实施补液措施,并科学的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的给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胰岛素,但是要注意控制液体的输入量,每天不可超过6 000 mL,如果患者出现缺水的现象,要适当增加输液量[2]。(2)口腔护理:如果患者有清醒的意识,可帮助患者饮水,并帮助患者漱口,保证口腔清洁。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要用蘸有生理盐水的医用棉签擦拭患者的口腔,擦拭时注意水量的控制,避免窒息情况的发生。(3)重视血糖的监控,要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值,利用血糖仪针刺患者的手指,检测血糖值,每小时检测一次。此外,还有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尤其是三餐前和睡前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3]。(4)感染护理: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保温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感冒,造成感染。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可适当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措施。女性患者要注意外阴清洁,护理人员要落实对其导尿管的消毒措施,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实施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标准,显效:护理后,患者的胃肠反应、多尿等症状消失,且恢复清醒,血压值基本正常。有效:护理后,患者的胃肠反应、多尿等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的意识以及血压也处于逐步好转的状态。无效: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情况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趋势。
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情况。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
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不规律、应激反应(外伤、手术)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患者常表现为,胃肠症状(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呼吸有酮臭味、脱水、意识障碍等。通过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血糖以及尿糖值显著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的检验较为简单,通过血常规、尿检就可发现显著的异常。临床上急救的措施较多,主要有生理盐水补充、持续注射小剂量胰岛素等,如果患者出现感染情况,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相关研究表明[4],在急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过程中,辅助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整体护理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影响,所谓整体护理,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全面护理措施,旨在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将83例对象分为两组,护理组行整理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措施。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有效率高达93.02%,对照组仅有75.00%,且由满意度调查表可知,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0.69%,对照组仅有70.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本文实验研究进一步表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辅助进行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了医患关系,有临床应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