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2018-07-26 02:26杨海明汪秀会刘晓敏王帅勇朱世强单同领周艳君李国新姜一峰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菌液流感病毒亚型

汪 琪,杨海明,汪秀会,刘晓敏,王帅勇,姚 云,朱世强,单同领,童 武,周艳君,李国新,郑 浩,高 飞,姜一峰,童光志,于 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一种在猪群中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下降、咳嗽、发热、衰竭等[1],发病率高且传播迅速。SI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主要以地方性流行为主[2]。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的感染源[3]。近年来,由于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SI流行情况日趋严峻,常伴随“混合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挑战。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为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至少编码12~13种蛋白[4]。根据病毒表面不同的糖蛋白,SIV可分为18种HA亚型以及11种NA亚型[5,6]。目前主要有两种H1N1亚型SIV在猪群中流行,分别为古典H1N1 (classical swine H1N1,CS H1N1)亚型SIV和欧洲类禽H1N1(European avian- like H1N1,EA H1N1)亚型SIV。CS H1N1 SIV在1930年由Shope等在北美的猪群中分离获得[7]。1918~1998年CS H1N1 SIV广泛存在于北美地区,为主要流行的毒株[8]。EA H1N1 SIV于1979年在欧洲被发现,由禽类传入猪群,随后流行于欧洲和亚洲,并逐渐取代CS H1N1 SIV在欧洲的地位[9]。在欧洲和中国都有人感染EA H1N1 SIV并导致死亡的案例报道[10]。2011年,本实验室从天津市分离到1株EA H1N1 SIV,命名为A/ swine/TianJin/6/2013(H1N1)。SIV亚型众多,易发生基因重组和抗原漂移,并可在种间传播,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猪群中广泛存在的EA H1N1 SIV,给流感的预防乃至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众多的挑战。

由于SIV基因组不具有感染性,因此需要从cDNA水平上对病毒进行操作。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门新型技术,首先获得病毒基因组序列,然后对相关靶基因加工、修饰,从而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以此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建立的EA H1N1 SI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将为探索SIV的传播机理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坚实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与载体 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 Tianjin/6/2013(H1N1)(简称 TJ6)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双向表达载体pBD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李泽君研究员提供。

1.2 菌种与细胞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购买自北京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93T细胞与MDCK细胞由本实验室保存。

1.3 主要试剂 RNA提取试剂盒RNeasy Mini Kit、质粒提取试剂盒QIAprep Spin Miniprep Kit均购自QIAGEN公司;反转录试剂盒SuperScript III Frist-Strand Synthesis System for RT-PCR、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FBS)、OPTI-MEM培养基、质体、TPCK-trypsion、Lipofectamine 2000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Gel Extraction Kit购自Omega Bio-Tek公司;DNA PolymeraseⅠLarge(Klenow)Fragment、BspQ I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聚合酶、T4 DNA连接酶均购自NEB公司;高保真酶Pfu UltraⅡ Fusion HS DNA Polymerase 购自Agilent 公司;dNTP、DNA Marker(DL2000)均购自TaKaRa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公牛血清白蛋白(BSA)购自Promega公司。

1.4 引物设计 对GenBank中公布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序列,参照文献[11],利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扩增流感病毒 PB2、PB1、PA、HA、NA、NP、M和NS基因的引物(表1),引物由 Invitrogen公司合成。

1.5 病毒RNA提取、反转录cDNA及目的片段扩增将病毒接种到生长良好的 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收取上清,按照QIAGEN的RNeasy Mini Kit 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病毒RNA,利用Invitrogen SuperScript III First-Strand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成 cDNA,将此cDNA作为PCR扩增模板,利用Agilent公司的高保真酶Pfu UltraⅡ Fusion HS DNA Polymerase对其8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

1.6 重组质粒的构建、鉴定及纯化 将经过PCR扩增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切取对应的胶块,并进行胶回收。胶回收产物及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BD用BspQ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5 h,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再次胶回收。两次回收产物(目的片段及载体PBD)置于16℃连接仪,过夜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到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中,取菌液涂于含有氨苄青霉素(50 µg/ mL)的LB平板上,于37℃温箱中培养12~14 h。吸取5 mL含氨苄青霉素(50 µg/ mL)的液体LB培养基于试管中,将挑取的单个菌落接种于试管中,于37℃恒温振荡器内培养14~16 h,取适量菌液进行PCR鉴定。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取PCR鉴定为阳性的菌液进行序列测定。利用QIAGEN的QIAprep Spin Miniprep Kit试剂盒将测序结果正确的菌液进行质粒抽提,测其浓度,保存备用。

表1 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引物Table1 Primers for amplifying the full-length fragments of the virus

1.7 病毒拯救 8种质粒分别按照1000 ng计算,混合在1个EP管中,加入150 µL OPTI-MEM培养基,混匀。20 µL Lipofectamine 2000与150 µL Opti-MEM培养基作用5 min后,加入到混匀的质粒中,室温下作用20 min。先吸取1 mL OPTI- MEM培养基,将生长状态良好的293T细胞洗2遍,再加入上述混合物,放至37℃、5% CO2细胞培养箱中,24 h后添加含5% BSA的 OPTI- MEM培养基,54 h后收取上清,接种到 MDCK细胞上。收取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的上清,即为 P1代毒,分装保存。

1.8 拯救病毒的鉴定 通过血凝试验检测P1代毒,同时再次接种MDCK细胞,增殖病毒,为P2代毒。将P2代毒3000×g离心5 min,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RT-PCR扩增8个基因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序列测定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RT-PCR扩增结果 RT- PCR技术扩增原毒8个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8个目的基因的电泳条带(图1)。

图1 野生株8个基因片段RT-PCR扩增结果Fig.1 RT-PCR products of eight genes of wild strainM: DNA分子量标准(DL2000); 1: PB2基因; 2: PB1基因; 3: PA基因; 4: HA基因; 5: NP基因; 6: NA基因; 7: M基因; 8: NS基因M: DNA Marker(DL2000); 1: PB2 gene; 2:PB1 gene; 3: PA gene;4: HA gene; 5: NP gene; 6: NA gene; 7: M gene; 8: NS gene

2.2 重组质粒PBD菌液鉴定结果 吸取适量菌液进行PCR鉴定,将鉴定为阳性(图2)的菌液进行序列测定,通过比对,测序结果与精准序列相一致。

2.3 拯救病毒的鉴定结果

2.3.1 细胞病变观察 将在293T细胞上收集的上清接种于生长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48 h后细胞病变不明显。将收集到的细胞上清再次接种于MDCK细胞,48 h后细胞较之前病变明显(图3)。

图2 重组PBD阳性质粒的鉴定Fig.2 The identif i cation of recombinant PBD plasmidsA: PBD-PB2; B: PBD-PB1; C: PBD-PA;D:PBD-HA; E: PBDNP; F: PBD-NA; G:PBD-M; H: PBD-NSM: DNA分子量标准(DL2000);1~4: 重组质粒M: DNA Marker(DL2000); 1-4: Recombinant plasmids

图3 接种TJ6及rTJ6后MDCK细胞出现的病变Fig.3 The cytopathic effects (CPE) of MDCK cells inoculated with TJ6 or rTJ6A: 正常MDCK细胞; B: 接种TJ6的MDCK细胞; C: 接种rTJ6的MDCK细胞A: Normal MDCK cells; B: MDCK cells inoculated with TJ6;C:MDCK cells inoculated with rTJ6

2.3.2 血凝试验 将P1代毒进行血凝试验,测得血凝效价为24。将P1代毒接种 MDCK细胞,收集细胞病变后上清,为P2代毒。对P2代毒进行血凝检测,测得效价为26,与原始毒株效价相同。

2.3.3 序列比对 对拯救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将胶回收产物进行序列比对,与原始毒株序列比对成功,由此证明病毒拯救成功,命名为rTJ6。

3 讨论

SI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破坏呼吸道上皮的防御屏障后,能够与猪2型链球菌、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病毒和细菌继发或混合感染,对养猪业危害极大[12]。另外,由于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同时具有人和禽流感病毒受体[13],因此猪既可感染人流感病毒,又可感染禽流感病毒。猪在禽流感、人流感以及猪流感病毒重组的过程中有着“混合器”的作用,具备造成人流感大流行的潜力[14]。因此,监控SI的流行情况十分必要。

EA H1N1 SIV于1979年在欧洲猪群中被发现,随后在欧洲多个国家均被检测到并逐步流行开来[15]。在中国,EA H1N1 SIV也已逐步取代CS H1N1 SIV,占据重要地位[16,17]。1986年,1名接触过猪群的瑞士人首次感染了EA H1N1 SIV。2010年,中国江苏省1名3岁男孩出现了流感样的症状(严重的肺炎)[18],所分离到的毒株(A/ Jiangsu/ ALS1/2011)与 EA H1N1 SIV在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表明该毒株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研究显示,EA H1N1 SIV对人类受体(SAa-2,6- Gal)的亲和力更高,更容易结合人的受体,在人群中造成流感的爆发[19]。

本研究成功构建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拯救出所有基因序列与野生株病毒相同的病毒,两者在MDCK细胞上的生长特性保持一致,由此表明拯救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在cDNA水平上对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一系列改造,研究基因水平上的改变对病毒的影响[20]。EA H1N1 SI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成功建立将在研究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基因结构、新疫苗研发及预测流感大流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菌液流感病毒亚型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