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区食品安全的思考

2018-07-26 08:41余其灿吴昌远昭通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县区农产品监管

□ 余其灿 吴昌远 昭通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形势,国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笔者对县区食品安全生产作出浅显思考,从食品安全生产的产地、企业、市场、宣传、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依靠科技力量和创新方法使县区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从宏观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部分环节上有所突破。首先,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其次,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数据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另外,食品工业在我国制造业当中已经处于“佼佼者”的地位。相关统计表明,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接近2亿美元,占全球比例2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食品加工制造国。食品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让社会群众的生活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的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表明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较以往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

食品安全隐患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治理任重而道远

相关统计表明,近几年国内进境不合格食品数量及批次呈现了逐渐递增的态势,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很多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表达了不满。

在我国凸显的四类主要食品安全风险: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农药、兽药滥用现象严重,粮食作物重金属含量较高,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和欺诈。其中农兽药滥用则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严重。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污染总面积、总超标率超过16%,重度以上污染占比2.9%,并且污染呈现了扩张趋势,污染灌区有所增加。有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超出工业面源污染7.5倍之多。再加之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淡薄,农药的滥用已造成土地不可逆转的损害和污染,一项除草剂的喷洒,就要使土壤50年才能消耗,农产品安全生产已迫在眉睫。

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深层次的薄弱环节

目前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首先,食品制造、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十分淡薄,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其次,第三方监管力量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在违法行为惩治方面力度不够。由于违法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企业或商家。再者,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意识方面相对薄弱,不能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食品产业社会道德问题存在滑坡。

对县区食品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制订实施方案,筑牢组织保障

各县区委政府可紧跟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规划和发展路线,以此来不断提升发现能力,促使监管前移,将预防为主的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落实好。同时,要制订出县区级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成立专项领导组,分类实施,细化到各部门。形成部门联动,责任到人,一竿子插到户的食品安全生产大运动新局面。

依靠科技力量,提升食品安全生产水平

县委政府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人才,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力量,加大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以相关技术为支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相关技术能够朝着全过程控制、源头控制方向发展。

依托市场,寻求有机食品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县委政府可努力寻求有机食品市场的开拓、稳定和扩大;思考绿色果蔬等农产品品种、产量的平衡办法以及销售渠道和价格稳定的出路,走出旺季果蔬卖不出去的怪圈,使食品安全链条良性循环,带动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

完善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以政府监管为主,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当中,进一步拓展食品安全监管深度,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我监管、社会监督、消费者维权的综合治理体系。另外,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要充分落实自身责任,树立“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行业自主性与自治性。通过实施有奖举报制度,不断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

扎根基层,构建堡垒阵地,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依靠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多方力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有效的契约机制,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普遍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村居委会的基层带动作用、阵地作用和影响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建立村规民约,宣传食品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提高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使食品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县区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