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捷
【摘 要】 目的:本文希望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保证体育锻炼的同时预防运动损伤方面。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实验,对小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实验干预。根据以上结果发现发生运动损伤是由多因素组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多方面的努力。据此,提出进一步降低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干预方法;小学生;运动损伤;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健康第一”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要围绕着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魄开展开来。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针对运动损伤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了大量的解决措施,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针对运动训练和以体育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生体育教育,在新的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针对小学生的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而运动损伤在小学生群体中又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小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发生频率很高,所以调查清楚当今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探索减少或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的方法,为更好的贯彻体育教育新课程理念,确保体育锻炼真正为小学生的健康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宁海县部分小学四-六年级,年龄在10至12周岁之间,共四所学校8个班级共200人其中男生116人,女生84人。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
阅读有关于运动医学、创伤学、人体解剖学、训练学及预防课堂运动损伤的研究资料三十余篇。
1.3专家访谈
请教了3名从事体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访问了3位小学校医,发现许多新问题,搜集汇总了大量小学生运动损伤的案例,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1.4干预教育的实验设计
对干预组的5个班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方法.通过三个月的实验干预比较两组损伤的数据。
1.5教学干预实验的模式
在教学干预过程中四个时段,干预组的教学模式是有别于对照组的,对照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干预组是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教学模式比较表(1)
干预组的教学模式 对照组的教学模式
课前 1)课前教师认真做好上前的准备。
2)准备活动积极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如上课状态。 1)课前教师随意安排上课内容、器械。
2)准备活动形式化、平淡化。
课上 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注意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进行保护和自我保护。 1)按照教学大纲机械化制负荷。
2)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
课后 1)积极手段进行调整、放松。
2)重视课堂损伤案例。 1)放松活动简单化、传统化。
课外 1)加强保健知识的传授。
2)对课外活动加强管理。 1)只上体育课,不上保健课。
2)课外活动组织随意。
2 干预教育的依据
本研究依据《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使学生通过干预教育。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学干预的内容和组织
3.1课前:
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安排上课内容,认真检查上课时所要用到的场地、器材、排除上课时有可能发生的安全因素。认真检查上课学生的服装和鞋,如杜绝带首饰、校徽和发夹上课。安排好见习同学的上课内容。争取每位同学参与。对于有过损伤史和易损伤部位的学生,提倡带护具上课。根据学生素质不同安排准备活动,运动强度以控制心率为标准。体育舞蹈代替一般性准备活动,如健美操,兔子舞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
3.2课中:
上课后根据上课内容对易损伤关节进行重点保护。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预防损伤使学生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不同的个体所要达到运动负荷的强度不同,我们安排的练习密度也有所差异,通过计算心率来控制运动负荷。
重视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见习的学生可以学习保护技术,主动帮助老师保护体素质差的学生。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的难度进行调整。如降低器械的重量,降低达标的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通过实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4.1.2通过实验干预在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率下降较明显,对预防其他场合下的运动损伤效果不明显。
4.1.3通过实验干預学生运动损伤的程度减轻了,其中上肢各关节差异不显著,下肢各关节差异显著。
4.1.4实验对大部分轻度损伤的效果不大,但是于中度和严重的运动损伤还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4.1.5通过实验目前女生的运动损伤要少于男生,这是有男女学生性格差异而引起的。
4.1.6发生运动损伤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光从课堂教学中进行干预效果是片面的。体育和保健课除了体育技能的教学还应该教授保健知识。
4.2建议
4.2.1加强教师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加强防伤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系统地安排教学计划,循序渐进。
4.2.2积极发挥想象,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4.2.3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医务监督。
4.2.4学校领导加强对体育的投入。
4.2.5提倡小班制教学,增加体育教师的人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邵湘宁.推拿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赵秀清.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J].北京.中国学校卫生,200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