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
【摘 要】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整合,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静心读书,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阅读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换而言之,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活用教材,目标明确”
新课程标准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整合,确定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大视野,大容量的大语文课。
上学期,我听了两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方法可以借鉴。老师选编了四年级下册的三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和两篇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进行整合学习。教学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确定了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留心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方法,体会人物的执着追求精神。”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顺学而导,《鱼游到了纸上》抓住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重点段落,边读边思考“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而《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自读自悟,感受人物全神贯注、勤劳、执着的优秀品质。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总领性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研读,开动脑筋去思考,去琢磨,去发现。通过品读《鱼游到了纸上》一组课文,学生不但发现了课文中描写青年画鱼和罗丹修改女像的语言特点(找到了句子组合之间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而且受到聋哑青年、罗丹和父亲执着追求精神的感染和激励。既简单又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篇文章,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很多,哪些应该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呢?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找出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的内容,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甄选出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全面开放,有机结合。
二、教学过程“潜心读书,感悟文本”
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静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发现,有的老师对阅读教学理解偏颇,满堂问,满堂讲,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静心读书,感悟失落,教学低效。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就让学生快速默读,学生还没来得及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限定的阅读时间就到了,读书活动只能草草了事。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能有感悟呢?其實,“读”才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潜心涵咏,感悟文本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通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从文本中找到一个进行阅读的关键词句或段落,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组课文,首先,学生需要通读全组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知后,老师针对《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提出,“鱼是怎样游到青年心里的?又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学生进一步充分地读书,边读边画出描写青年外貌和看鱼、画鱼动作的段落。教师出示这个片段,让学生再默默读,慢慢品。这样,学生大脑中出现了青年看鱼、画鱼的清晰的形象,再引导学生默读片段体会“鱼是怎样游到青年心里的?又是怎样游到纸上的?”经过多种形式的研读,学生心中出现了一个坚持不懈看鱼,勤奋专注画鱼,让鱼由心里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静心读书、专心咀嚼,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学生的生命在此得到成长。
《全神贯注》主要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片段,《父亲的菜园》主要抓住描写开荒、填土和育肥时父亲言行的句子,去读书,去讨论交流,再读书,去体会感悟的方法自读自悟,感受人物做事全神贯注、执着、勤劳的优秀品质。
三、课内拓展“同步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课说到底就是读书课,它应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交流,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以前《鱼游到了纸上》这组课文需要五课时才能完成,经过整合后只需两课时就轻松完成。这样就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根据本组教材的主题目标,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教材与课内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语言表达特点由教材上的课文习得,迁移到同步阅读以及习作上来。如:学完了《鱼游到了纸上》一组课文,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绿手指》、《女孩的梦》、《我背父亲去上学》、《当代“神农氏”》四篇同步阅读材料,抓住本次阅读的主题“通人物的语言、动作,品味人物的精神品质”,按照预设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喜欢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阅读提示,尝试让学生用“批注式”、“记笔记”等多种方法长时间地读书。每个学生都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再把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给同学们,使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大量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语言材料,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课本内外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和习作的完成。
充分有效地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课堂上,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交流、迁移,不断刺激和提升学生阅读体验,并将生活中获取的生活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解放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促使课堂教学有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实现最优化,才是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