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与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2018-07-25 11:35张耀文钟天隆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兴趣儿童活动

张耀文 钟天隆

摘要:在中国,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相较于他的其他的著作来说并没有那么热门,在对皮亚杰的研究中也往往忽略本书。但其实本书体现了皮亚杰对18世纪以来教育思想的一种浓缩、精华与发展,因此从历史观的角度探寻本书的思想来源与基础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皮亚杰教育思想的广博与深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育;儿童;儿童心理学;活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96-03

一、引言

让·皮亚杰是近代最有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但正由于其理论之典范,人们往往忽视了追溯皮亚杰思想的基础和形成过程,以为他的思想借力于其生物学基础。其实,在他光辉的学术道路上闪烁着无数先贤带来的思想火花,其学术之路也深受时代变化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揭示的关键。

本书由“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两部分组成,分别成书于1965年与1935年。时代背景的变化让我们能从历史的角度把握皮亚杰学术之路,同时书中的内容更向我们阐释了除自身生物学基础以外,他是如何在思想上深受卢梭等伟大教育家影响的。

二、时代背景对皮亚杰学术的影响

1935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时期,时局并不安稳。在经济政治上来看,美国在1933年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分化为两大阵营。但是瑞士作为一个在政治上始终采取中立的国家,其做法不得不说是英明的,这使得瑞士几百年来未曾经历过大的战争,瑞士银行在世界保持着高度的信誉,在动荡时期瑞士的政局却基本平稳。这给皮亚杰营造了和平的环境,使其能够专注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皮亚杰陆续提出了他的认知理论。

从文化教育上来看,当时的教育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方法。正如书中所说的,把儿童看做“小大人”。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活动的重要性,出现了很多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比如维果斯基、赫尔巴特。许多教育工作者努力将活动学校真正的变为现实,比如裴斯泰洛齐的伊弗东学院以及他的学生福禄贝尔。这些都深深的影响到了皮亚杰。在心理学这个领域里,尽管行为主义依然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流派,但其他心理学也都在蓬勃发展。但总体上来看,受战争摧残后的欧洲已经在教育上逐渐丧失其中心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新方法呼之欲出,于是皮亚杰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后又完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新方法与新方法的心理学基础》,毫无疑问,这部分必然是皮亚杰受早期学术之路的影响在发生认识论与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讨教育的相关问题。

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欧洲已经失去了中心地位,同时世界各地又存在大量的国家民族解放与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的分裂和重新的组合,这些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在教育改革中表现了出来。而在经济上,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實行了国家干预、福利政策、大众民主为主要内容的体制调整,在这种体制背景下,战后二十多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工业革命与新发展大潮推动下,经历了所谓的“黄金时期”。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专业人才,尤其是工业人才的需要,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化,文化教育领域势必出现一番“动荡”。首先是诸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个性解放、“跨掉的一代”等反主流文化、反正统价值观的思潮交相激荡。再是欧洲的战后恢复迫使各国对教育进行重新的长期计划。尽快恢复与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扩大规模,既是二战后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其主要特点。[5]工业人才的需要也让理工科的教育远超文科教育了。除此之外,各国在教育事业中的国际合作逐渐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日渐增大,成立了教育规划研究所。但是教育的扩大,并不代表教育水平和手段的提高,教师的地位仍然尴尬,教师内部仍然存在某种自卑感,人们对学校知识开始反思与怀疑,教育的复兴还伴随由于地位低下而带来的教师的日益缺乏。皮亚杰敏锐地感知到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是如此滞缓,教育事业的成就是如此渺小,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这些大环境的影响下,皮亚杰发现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育手段并没有真正的提高,他没有运用擅长的心理学知识,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来讨论教育,从多个角度深刻犀利地提出了他的真知灼见,讨论了教育的国际合作、教师培训、教育现状等问题,完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1935年以来的教育》的写作。

三、18世纪末以来教育思想对皮亚杰学术的影响

除了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本书与皮亚杰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更在于其甚至是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与进一步的发展。从苏格拉底到卢梭,从哲学到心理学到教育学,皮亚杰通过前人的角度来为自己的思想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教育方法的变革显得可信。这两部分的写作时间相差30年,所讨论的问题也有较大的区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是孤立的,他们都贯穿着相同的思想基础。尤其是“教育科学”这部分的写作更让我们感受到其他教育家对皮亚杰的影响。

对皮亚杰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教育家卢梭,皮亚杰以“新教育方法的光辉先导”来评价卢梭,可见卢梭对皮亚杰儿童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皮亚杰承认人们早已对新教育方法有所觉醒,比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比如拉伯雷和蒙泰纳反对十六世纪的口头说教和非人道的纪律,并且强调兴趣的作用与参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再比如洛克与费内龙的教育思想。但是皮亚杰指出,正如克拉帕雷德所评论的一样,这些观察都是十分片段和片面的,卢梭则发现了“具有惊人价值的一整套见解”。

卢梭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要把儿童当人看待,更要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从儿童身心的特点出发去施以教育。“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就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求遵循心理秩序并利用这个机制来进行教育。卢梭继承前人的先进思想,主张直观教学、愉快教育。卢梭认为,恰当的自由教育模式应当是“学生—事物—教师”,最好的教育是“消极教育”。在这一模式中,起直接作用的不是教师,而是事物,儿童所直接感受到的也不是教师的教导,而是事物所传达的必然性规则。可见,在自由教育模式中,通过引进事物这一中介环节,教师的作用从“台前”转向了“幕后”,从直接转向了间接。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精通教育的艺术。卢梭尖锐批判某些教师:“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从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在卢梭看来,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了解他们,教育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卢梭十分强调“青春期”的教育,这一点是卢梭主张应该针对不同心理特征给予不同教育方法的一个明显体现,然而遗憾的是,卢梭未能在心理特征阶段进行严密的划分,更多的是一种直觉。

回归本书,我们发现在教育方法上皮亚杰也是深受刚刚上文所提到的几点的影响的,皮亚杰认为应当将儿童的主观加之于客体的介物活动之中,再比如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减少教师作用的想法(甚至推断能够用教学机器替代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能力阶段来给予不同的教学(比如具体运算阶段与因果关系的逻辑),应该运用兴趣和活动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出游戏学习)。

卢梭的思想不仅仅为皮亚杰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同时一些形而上和传统的观念也引起了皮亚杰的反思和批判,因此这应该被算作皮亚杰理论得以构建成功的另一种基础。卢梭教育体系的漏洞是:“卢梭经常反复说,儿童不同于成人,而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特征,的确,心理发展的法则是恒常不变的,但是在卢梭看来,儿童这些特征究竟是什么呢?”皮亚杰对于卢梭的反思就是,卢梭没有具体的从心理学上对这些特征进行探讨,更多的是对心理的直觉或者说是争论的武器,他所一直强调的“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然而在卢梭著作中并没有有科学依据的系统阐释。另外一点就是卢梭一直强调学生应该在“处于无污染状态”的“自然”的学校,皮亚杰则认为应该参与社会活动,和同伴以及和成人的交流与接触。因此笔皮亚杰之所以能够在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其他建构主义中建立独树一帜的儿童心理学,很有可能是在对卢梭的反思中形成的。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教育新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依据是克拉帕雷德,在书中也多次强调《机能教育》所带来的教育学思考,同时皮亚杰指出克拉帕雷德的研究有助于討论新教育这一观点。因此克拉帕雷德的教育观点的影响对于皮亚杰来说不可小觑。在“比奈实验室”,皮亚杰写下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象征思维和儿童的思维》寄给克拉帕雷德。克拉帕雷德看到这篇文章立即请皮亚杰上日内瓦大学的卢梭学院担任实验室主任。在那里,皮亚杰自由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提供了条件。皮亚杰曾经评论:“卡拉帕雷德真是个好‘老板,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工作。”克拉帕雷德对皮亚杰的影响可见一斑,在文中对克拉帕雷德的多次引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皮亚杰反对那些强加给学生的活动,就算是那些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是强加的活动,都不算是真正的活动学校,活动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如克拉帕雷德所说的由学生内部的需要引起的,而这种内部需要就是兴趣,必须要有兴趣的活动,而游戏属于这一类的活动,因此能够同化与顺应,最终达到智力的发展,而在活动的选择上要注意心理结构认知阶段,选择最适合的,这就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方法的链条了。

赫尔巴特是皮亚杰认为用心理学著作来为教育科学提供新材料的代表,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历史上的影响也非同小可。和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不同,他运用了一种非发生的心理学所启示的教育模型,而皮亚杰将其批评为“坏模型”。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成果即提出了一套形式阶段理论,这为传统教育提供了一套教育模式。而这正是皮亚杰所强烈反对的,既然传统教育依据的是非发生心理学,那么皮亚杰就反其道而行,认为新教育应该建立于发生心理学。

皮亚杰书中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著名学者的思想,比如蒙台梭利、德可乐利的思想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表则更加直观地表示18世纪末以来几位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与皮亚杰思想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与反思

本书在皮亚杰众多著作中来说,名声也许远远不及《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但是,相较于那些已经被研究透的讲述皮亚杰理论的名著来说,本书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其时间跨度大,由1935年的小方面到1965年的宽范围,体现了皮亚杰对教育越来越成熟的思考,体现了皮亚杰本身的对教育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视角广,我们看到了皮亚杰逐渐脱离了心理学的角度,将教育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对教育学进行全盘的评价。我们看到了其他教育家在其学术之路上产生的影响。在这之前,我们往往将关注点置于其生物学基础,却没想到以卢梭为代表教育家对其思想的影响之大。

皮亚杰在书中提倡的新方法的思想在教师的培养中已经成为了教学所遵从的主要理论之一。他提出的“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活动”,警戒着教师,教育要想促进认知的发展,必须要在活动中进行。在活动的选择上也要注意设计那些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满足他需要的活动。皮亚杰对教育的全面评价,深刻指出了教育的问题,影响了诸多的教育改革。比如现在强调教育的多方面发展,教育学科的发展,教师地位的提高,多学科学者的支持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皮亚杰的影响。

就今天的情形而言,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依然是人们的追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创造力、批判力和洞察力的人无疑是当代教育者的共同理想。皮亚杰的“新方法”还远没有成为“过去时”,对于教育事业的指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透过本书追溯皮亚杰的学术道路,通过对皮亚杰的理论进一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角度。

参考文献:

[1]JeanJacquesRousseau.1933,Emile.transandedbyBarbaraFoxley,London:J.M.Dent&SonsLtd.;,Everyman'sLibrary:pp90,122.

[2]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渠东,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51,444,

[3][4][5]皮亚杰.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6,139,143.

猜你喜欢
兴趣儿童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