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的注意力,提问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环节,提问实施环节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提问艺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40-02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教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意,而得其要.”因此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意”、“得其要”,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育的根本
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提问时,也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对于知识型问题的提问,就要注重对学生记忆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圆有什么特征、圆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等。对于理解性问题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弄清数学知识的含义,考察学生是否能夠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叙述。例如: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要除以2等。对于评价型问题的提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解决办法和观念进行选择、提出见解以及作出评价等。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中,一般的术语是:“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对于综合性的问题提问,就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以前学习的旧知识和现代学习的新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网络知识结构,解决单项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你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改造,提高它的稳定性吗?
二、提出的问题,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不仅可以诱发小学生对问题的意识,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拓展小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准备,反复琢磨,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所提的问题具有可提问的价值,对学生掌握下一阶段的知识有引导作用。但是,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提问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据了解,数学教师的提问采用最为普遍的是“直接问”,很多问题具有随意性,甚至有些问题是根本不需要学生思考的,只要学生回答“是”与“不是”,“对”与“不对”,配合一下教师的教学进度、上课节奏就可以了。这样的提问不但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会让小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三、教师的提问要具有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提问时,要掌握提问的科学性,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洞,也不能对学生进行频繁的提问。教师在教学的过中,如果提的问题过多,难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提问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难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一堂课中的注意力主要有二十分钟左右比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掌握到这一点,注意关键词的运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梯形的概念的时候,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才叫做梯形”。通过对“只有”关键词的强度,学生才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该词引起重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梯形定义的含义。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后,还要掌握评价的艺术。小学生都有爱表现、好面子的心理,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分清层次
美国一位研究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两个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进行等待,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进行提问,指名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是指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要等待足够的时间再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是为了给学生留取一定的时间进行回忆、联想。
五、数学课堂提问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掌握解题的技巧
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单独体现在教师问学生这一单向的活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提出疑问、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等多项活动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解题而来解答问题,而是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将不懂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的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会提问方法的练习,要使提问的角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掌握。
六、做一名有效教师,选择重点加以讲解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2)提问方式转变。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0—80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3)有效教学设计。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总之,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只有精彩的提问才会使课堂生机勃勃,才会使教学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郝永军.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1(1030)
[2]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未来英才,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