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水运交通要冲(多在河口区)形成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如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其中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优越的城市(如广州)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成为今日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
近代工业、交通的发展,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促进了原有港口城市的繁荣,也促进了新的港口城市的成长。1979年起,我国政府决定在沿海港口城市或有建港条件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兴办经济特区;1984年决定在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便利用港口条件和当地劳动力资源,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发挥沿海港口城市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港是世界五大港口之一,屬中国前三大港口,其中宁波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三大港口。宁波舟山港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原“宁波港”和“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看似只是两个名称的叠加,但它的意义远非简单意义上的“1+1=2”。
据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统计,宁波舟山港2009年完成的5.7亿吨货物吞吐量占全省全年海港货物吞吐量的81.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亿吨,占全省海港的 92.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43万标准箱(TEU),占全省海港的94%,略低于2008年水平,这表明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量自2008年后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大关后,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与沿海同类港口相比,其下降幅度最小。经受住金融危机的洗礼,宁波舟山港在新年开局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国际大港的地位日益凸显。
港口兴,则城市兴,经济兴。早在2005年3月,宁波市委常委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广大市民的投票结果,进行了多次研究,最终一致认为,“诚信、务实、开放、创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宁波的历史内涵、文化底蕴、商帮精神和城市特色,既源于历史,又立足现实,既便于宣传、记忆,又富有激励作用,从而被确定为新时期宁波精神。宁波精神源于历史,又立足现实,为宁波人构筑了精神坐标,为宁波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宁波改革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曾34次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为宁波发展指明方向;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又勉励宁波,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还把宁波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
宁波的特色优势在于港口和开放。如今,“活化石”焕发新光彩。2016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4位,宁波外贸自营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省的24.7%和25.7%。
为加快开放发展,宁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提升四大优势:开放通道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沪嘉甬铁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开放产业优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培育智能经济,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开放平台优势,提升宁波梅山国际物流、宁波杭州湾新区两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能级,增强宁波都市圈城市极核功能;开放环境优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围绕打造一流开放强市,近年来宁波全力争创中国(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努力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强港,协同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合力建设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航运服务基地和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加工基地;全力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进外贸“优进优出”、外资“招强引优”,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先行示范区。
今后,沿海港口体系的加快建设和发展仍将是浙江的浓墨重彩之处。未来5年中,浙江省的高速公路将加密、成网。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宁波港和舟山港合并将带动更多的港口附属经济的衍生,港口经济将会从简单的装装卸卸向物流服务、临港工业迈进。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是浙江实现水运强省工程的重要一步,也是浙江省对于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砝码。浙江水运强省工程的实施,区域布局的形成,促使沿海区域成为浙江省产业集聚带、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更大程度上来说,它对有效缓解长三角水路运输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减少区际交流阻力以及对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完善,推动区域内各港口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港口群,从而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强化作为全国增长极的功能和作用都将起到“居功至伟”的作用。
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求在宁波的生动实践。
天津,简称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南上海,北天津”,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港口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天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亦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医药研发中心和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
而天津港也称天津新港,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可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进出港。2014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复试航道在天津港正式通航。2015年4月21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纵观天津的发展,无不体现着天津的城市精神——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爱国诚信”概括了天津人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务实创新”反映了天津人鲜明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开放包容”体现了天津人博大的气魄和胸襟。天津精神既是天津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又充分体现了天津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必将成为引领天津发展的精神力量。
具体地说,“爱国诚信”概括了天津人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天津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从大沽口保卫战、火烧望海楼、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烽烟;从实业救国,到五四运动,天津人民在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今天,天津人民又肩负起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中央直辖市,要为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天津人共同的追求和心愿。天津人正是以这样的境界和胸怀,谋划天津的发展,充满激情地投身天津建设。天津人历来崇尚诚信,对国家講忠诚,对朋友讲信义,重规则、守契约、言必信、行必果。新时期,天津人要进一步弘扬诚信精神,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把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养成诚信人格,用诚信来规范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努力建设诚信天津。
“务实创新”反映了天津人鲜明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务实是天津人最鲜明的特质,不事声张,崇尚实干。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真抓实干、科学巧干、埋头苦干,在实干中开创新局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是天津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天津新一轮的发展是与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相伴而来的。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需要不断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坚持海纳百川、勇攀高峰;不断破除畏葸不前、无所作为,坚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更需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热情鼓励创新设想,大力支持创新实践,充分运用创新成果,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崇尚先进、创业创造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天津成为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成就显著的城市。
“开放包容”体现了天津人博大的气魄和胸襟。天津因河而兴,因海而盛,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使天津成为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开放包容成为天津突出的文化基因。弘扬开放包容精神,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拓宽视野,敞开胸怀,比学先进,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民和谐相处,让不同文化共生共荣;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把天津发展推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