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百万战略的背后

2018-07-25 17:57余玮
中华儿女 2018年14期
关键词:裁军员额消肿

余玮

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的1984年 11月1日,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中央军委座谈会正在召开,这次会议注定将被载入史册,因为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裁减员额100万!

100万是什么概念?当时中国军队规模是400万,也就是说,邓小平的决心意味着,四分之一的军队员额将被砍掉!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百万大裁军不仅从体制上“解放”了解放军,更以雷霆万钧的气势从思想上解放了解放军;它是中国军队充满生机走向未来的起点,变革图强从此成为中国军人的无声誓言;去掉赘肉,转换脑筋的中国军队以崭新的面貌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

1984年11月1日,正当人们仍旧为一个月前国庆阅兵盛大的壮观场面心潮澎湃的时候,中央军委座谈会在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召开。会上,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发表了近90分钟的讲话。他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

“从哪里讲起呢?”邓小平笑容满面,十分亲切地望着眼前的高级将领们。之后,他说,“从这次国庆阅兵讲起吧。我不是说这次阅兵如何,这次阅兵不错的,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最近有位国际友人讲非常好。”说到这他话锋一转,表情严肃地说,“我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

当邓小平缓慢而坚定地提出裁军百万的决策时,在座的将军们心中感到强烈的震撼,他们被战略家邓小平的胆量和气魄所深深折服。在军队几次整编的基础上,再裁减员额100万——这并非心血来潮,也并非为赢得国际好评而哗众取宠,而是出自这位以高瞻远瞩、清醒果断著称的最高统帅对世界大势、国家大局和军队建设大目标的科学把握,是这位世纪伟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高度负责的慎重抉择。

在这次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作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惊人论断,说:“我们既然看准了这一点,就犯不着花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可以下这个决心。”他说:“即便战争爆发,我们也要‘浮肿。”

他表达的正是中共中央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深思熟虑之后集体下的决心。“既然现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能两头兼顾,不如抖起胆子,集中财力物力先顾经济建设这一头。”

邓小平在谈到裁军百万的必要性时说:“一个从节省开支看,一个从军队本身提高素质看,都必须‘消肿。就是战争比较早地到来,也得‘消肿。不‘消肿就不能应付战争。真打起仗来,也不在乎我们是300万,或400万、500万。因为那个时候更多地节省开支,人头开支节约下来,改善我们的装备,更重要的是提高军队素质。战争不来是这样,战争快来也是这样,都要提高军队素质。”

军队建设中的“量”与“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大会讲、小会讲、集体谈、个别谈,多达数十次。他指出,军队臃肿不堪,不仅把很多钱花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这是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风趣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军队建设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虚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击运动员身体很重,但是不虚,虚就不能进行拳击。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同时保留下来的人员足以应付意外事件。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充满信心的指出:“再减10 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军委座谈会后,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研究了裁员百万的整编方案,确定改革体制编制,加强合成,调整编成比例,减少干部和保障人员,淘汰落后装备。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一时间,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北京、沈阳等11个大军区的司令员、政治委员等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云集京城。这是一次“定盘子”的会議。11个大军区要撤销4个,究竟撤销哪个将在这次会议上定夺。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由中央军委常委办副主席杨尚昆主持。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是调整、选配大军区领导班子,使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这是在军以上和总部领导班子年轻化之后,我军干部年轻化的又一次重大进展。二是讨论《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确定裁军百万,研究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和步骤,部署了整编工作。

6月4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伸出一个指头,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实际利益都会受到触动。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对军队这个庞大机体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这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在精简整编中,面对体制编制和人员的重大变动,全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无论对单位的撤、并、降、交、改、理,还是个人的进、退、去、留,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裁军百万,最棘手的就是干部的安置问题。除少部分老干部,创建共和国的有功之臣离退休外,大部分“编外”干部只有转业一条路。把几十万干部推向社会,要想得到妥善安置,谈何容易。军队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编外干部工作,不把他们当包袱,坚决搞好编外干部管理工作,做到思想工作有人做,学习培训有人抓,生活福利有人问。同时,根据地方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情况,在资金紧张、训练任务重的情况下,尽量腾出人力物力,按专业开办各种训练班或速成学校,对要转业的干部进行专业培训。然而,60万干部要在3年之内退出现役,在地方得到适当安置,这不仅需要军队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地方的理解和支持。

悲壮是一种美,它给予人们的不是倒退而是前进的激励。当“国际和平年”——1986年到來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总体上完成了裁减100万员额的战略性目标,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愿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贡献的诚意和决心。1987年,这一世界上少有的百万大裁军顺利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悲壮的气氛中义无反顾地跨过了一道分界线,从旧的质与量走向新的质与量,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战时体制走向和平时期的建军轨道。

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人民军队改革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正如习近平在纪念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阅兵式上所说,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裁军员额消肿
外交部军控司、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论检察官员额退出机制
员额内检察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谈在裁军背景下部队文艺发展的新思路
德国近现代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
挺肥肚与老公会友何洁产后难“消肿”
马栗种子提取物用于鼻骨骨折伤后消肿疗效观察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云南白药 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