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媛淇
摘要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收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84例,分别给予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95.24%,与单独应用进行诊断相比,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
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参考,但由于受药物、环境等因素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1]。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84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对其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1~12岁,平均(6.7±2.4)岁;疾病类型主要包含肺炎24例,肠炎21例,脑膜炎18例,泌尿系统感染16例,其他疾病5例。所有人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人选患儿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者、病毒性感染者[2]。
方法:人院后,所有患儿均给予脑脊液、尿液等检查,于清晨采集静脉血2 mL.并加入抗凝剂置于试管内摇匀后冷藏。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对血常规进行检验;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阳性判断标准为白细胞计数>10 x 109/L.C反应蛋白水平>10mg/L。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比采用x2检验,用%表示,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从检验准确率来看,血常规61.90%,全血C反应蛋白为64.2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检验准确率为95.24%。联合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儿童中细菌性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比较高发的有肺炎、脑膜炎及肠炎等,一旦出现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给予治疗,防止患儿生命受到威胁。在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属于常用方法,目的是对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进行了解,尤其是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白细胞水平属于重要的诊断依据[3]。但是,在血常规检验中,诸多因素,如检验条件、运动情况、环境因素及饮食对检验结果都会带来影响,导致准确率下降。
感染患者血清中含有特殊的蛋白,该蛋白与C多糖类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而C多糖类物质存在于肺炎链球菌夹膜内,并且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该指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中将该蛋白称为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引入C反应蛋白,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及时治疗提供保障。C反应蛋白在人体内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调节,由肝细胞合成的物质,属于非特异性急性反应蛋白。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不高,基本< 10 mg/L,但是如果人体经过了手术、创伤及細菌感染以后,C反应蛋白能够大量合成,导致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含量急剧上升,通常在ld内即可达到峰值,人体炎性反应越严重,体内C反应蛋白合成速度及含量均越高,所以,对感染情况的严重程度可借助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进行判断[4]。随着临床对C反应蛋白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感染性疾病、炎性反应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已经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C反应蛋白具有敏感、便捷、快速的特点,环境等因素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小,所以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比较高。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诊断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因此是同类疾病诊断中重要的手段,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l]陈学坤.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6(21):143-144.
[2]谭芳芝.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2(13):39-41.
[3]吴辉云,刘隆萍,余志宏.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5,32(18):15-16.
[4]季通军.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9(26):112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