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广电台“媒体云”技术的应用思考

2018-07-25 02:35范晓俊汪海波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租户广电传统媒体

范晓俊 汪海波

1.2.衢州广电传媒集团 浙江省 衢州市 32400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和获取途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纷纷开始谋求转型,寻找媒体融合之路。2014年8月,中央明确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见,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构建集采编、制作、存储、发布、安全管控、运营于一体的广播电视制播云平台。可以看出,不管是从社会形势上还是政策方针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都是大势所趋。

然而媒体融合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的思维需要转变,云平台的搭建也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撑,国家级和发达地区省级广电有资金有实力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形式上反复的磨合,而地市广电台缺乏那种实力和胆量,不进行融合就等着消亡,而走错一步则可能处处被动。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实现华丽转变,是地市广电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1 “媒体云”——媒体融合新途径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近乎无限的存储能力以及低廉的成本,对提升优化大数据的处理有着显著的作用。“媒体云”一般指基于云计算技术可用于提供媒体服务和应用的新兴媒体服务,用户可以在“媒体云”中分布式地存储和处理多媒体应用数据,不需要在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上安装媒体应用软件,可以像打开网页一样操作制作媒体文件,从而减轻了用户在软硬件设施维护和升级上的负担。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介发展的一种理念,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融合、技术融合和经营方式融合,“媒体云”恰好满足了以上三点,提供了媒体融合的新途径。内容上“媒体云”可以对传统媒体积累的数据进行汇集、挖掘和存储,从而更快速、更便捷的获取有效信息,避免冗余信息干扰;技术上结合网络爬虫、非编、H5、转码、高速传输、APP应用快速生成等一系列工具手段,实现媒体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多功能化;经营方式上把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整合,同时可以通过互动内容生成工具,实现与用户的活动互动,提升用户黏性。

基于云技术的“媒体云”具备开放、平等、互动、传播、价值等特质,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线索和素材汇聚、指挥策划、融合生产、内容分发、基础服务等功能,并具备多渠道汇聚资源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形成一个更快更准确的获得有效信息的新闻编辑室。

(2)打破时空、地域、器材限制,满足媒体行业高时效性需求。传统方式需要先把素材从现场带回台内,然后进行编辑加工再对外发出,这种方式对于一些时效性新闻来说已经明显不适用了。“媒体云”可以通过台外上传、台内同步加工的方式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还可以通过云端在线现场编辑,减轻移动设备负担,没有专业设备也能完成专业编辑。

(3)实现所有内容制作发布的云端化,实现异地、远程、多平台同步协作,实现一键多发,提高效率。记者无需集中办公,不管何时、身处何地,只要登录云平台,选题策划、采访部署、资源调度、素材采集、编辑制作、传输发布等都能在云平台完成,所需要的各种媒体内容也可以从云平台直接获取和共享。

(4)传统媒体的现有条件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自建存储费用高昂,并且还需要长期专业的维护,因而数据存储就成了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云计算、云存储的“媒体云”具备广袤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处理能力,足以支撑海量内容的汇聚存储。

对于传统媒体行业来说,依托“媒体云”,可以打破资源、设备、地理距离等技术壁垒,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说“媒体云”就是为媒体融合量身打造的,如图1所示。

图1 “媒体云”平台总体架构

2 “中国蓝云”——媒体融合新力量

对于“媒体云”的技术开发及应用,许多省级广电单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浙江,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推出了“中国蓝云”。

“中国蓝云”以微服务为基础,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非关系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和高可用集群框架、分布式消息队列等互联网业界的成功实践,构建了面向融合媒体业态的全新融合媒体内容平台,是彻底的云原生(Cloud Native)架构,实现了多租户、自主式、全业务内容生产中心,它的建设思路和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加快资源无限拓展

平台基于浙江省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业务部门设计,面向集团及各市、县的区域媒体机构开展运营。应用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及业务的统一管理、敏捷调度、工具化与服务化。

2.2 多业务主体间的融合内容管理

统一内容管理,多业务主体的多租户共平台生产,安全协同,打破业务边界。技术上实现多业务、多工具挂接内容管理服务,敏捷响应业务需求和业务量变更。解决多来源汇聚对接与共享,实现一次采集,多业务单位按需进行生产与管理发布。

2.3 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

随时随地进行生产。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大数据反馈和分析,指导生产。

“中国蓝云”平台按照多租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混合云的优势,通过高速通道专线与阿里云对接,集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撑平台、生产办公的统一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辅助决策平台、面向运营的媒体服务平台四大特性于一体。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蓝云”一期建成后的主要能力

目前,“中国蓝云”平台接入的用户有浙江省集团的好易购频道、新蓝网和IPTV三家,一些省内地市广电也开始签约加入,前期主要利用“中国蓝云”平台的融合内容生产中心,调用各功能模块,完成平时的素材收录、拆条、编辑、分发、上传、共享、发布等生产流程,有机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全台网、公有云”,整合省集团资源和社会媒体资源,结合大数据分析,构建统一内容中心,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3 借力发展——媒体融合新主张

“中国蓝云”平台运营的创新点是采用混合云,对客户提供工具和服务租用。客户可以自主选择服务组装、统一收录、智能拆条、舆情服务、云编辑、智能转码服务、多渠道发布、边收边编、4G回传、基于移动设备的伴随式生产等功能,便捷高效地完成节目的采、编、播整套制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媒体云”平台多租户模式

针对这一运营特点,笔者认为,地市广电台接入“中国蓝云”平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优点:

(1)减少自建,降低投入。使用“中国蓝云”平台,按照租户模式,每个地市广电媒体都可以定制完全不同的云桌面,通过调用平台各功能模块来完成自己的素材收录、拆条、编辑、分发、上传、共享、发布等生产流程,极大地减少了制作、网络和服务器等设备的硬件投入费用。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租用“中国蓝云”的系统资源,在遇到大型活动时可临时申请增加系统资源配额,极大地避免了系统设备资源的闲置浪费。

(2)免费更新,轻松运维。“中国蓝云”平台通过专用网络与租户联通,然后通过交换设备配置到任何电脑上,用浏览器登录“中国蓝云”网页即可使用。这样的操作方式对电脑的配置没有太大要求,只要能够顺畅地打开网页即可。与传统非编制作网络相比,大大减轻地市广电媒体技术人员网络运维的压力,还可以享受免费的软件升级更新。

(3)共享生产,提升效率。“中国蓝云”平台可提供市面上多种主流编辑制作工具,可根据租户要求和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定制,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融合内容生产中心,可以进行素材内容的共享,后台会自动完成各种不同格式的转码,这样无论使用什么编辑制作工具,都可以全网使用自己想要的素材。同时通过将自己的素材分享给指定的用户,实现与“中国蓝云”平台内各个不同用户内容资源的共享,并为借鉴使用和上传上报节目素材提供便利条件。

(4)背靠大树,借力发展。省级媒体接入“中国蓝云”,地市广电也接入的话,完全可以依托平台,轻资产、重内容,在全媒体领域借力发展,以低成本代价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使用云桌面上的预约收录工具、拆条工具、H5制作工具等完成一系列新媒体内容生产,然后利用发布功能直接推送到“两微一端”平台。也可以建设本地板块,利用省级平台扩大宣传影响,形成区域媒体联盟,壮大主流媒体影响力,应对自媒体挑战。

当然,再好的平台也有弱项。作为广电媒体,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新闻制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一旦出现网络中断的极端情况,就无法制作相关节目,这将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接入“媒体云”平台应该通过专用网络联通,保证网络可管可控,通畅安全。同时,各地市广电媒体本地必须做好备份,配置少量的备用设备设施,形成节目生产播出双通路的格局,确保节目能顺利制作播出。

通过“媒体云”平台这一创新思维,采用租用方式为区域广电系统了打造一个新型的媒体融合平台,以其强大的基础资源保障,极大的提高了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共享能力和再利用能力,有效地助推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媒体云”这种新的信息使用方式将为整个广电系统的节目生产和智能使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或将成为地市广电台革新求变、转型发展的推进器。

猜你喜欢
租户广电传统媒体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基于多租户隔离的云安全建设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基于MVC模式的多租户portlet应用研究*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企业多租户云存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