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清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无土栽培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一定的推广。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污染、耕地减少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而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农产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等作为栽培基质,不依赖天然土壤,通过有机固态施肥与清水灌溉,实现了有机生态化种植,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番茄种植中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不同条件因素下对番茄的产量、品质等会有不同的影响[1],笔者特开展试验对此进行研究。
在某实验场温室选取番茄幼苗开展试验,试验栽培基质有玉米秸秆、炉渣、鸡粪。
农作物秸秆等基质有机质含量较高,直接使用会使栽培基质中微生物与作物的根系之间形成养分竞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本试验对选取的几种栽培基质在混合配比前进行消毒处理,将玉米茎秆切碎后堆放踏实,保持70%左右的湿度,覆盖塑料薄膜,每10 d进行翻堆,至秸秆堆颜色、体积达到要求程度结束。炉渣过筛备用。鸡粪堆成高长方形料堆,在堆顶打孔通气,用塑料布覆盖,含水量保持在70%,早晚揭开通风,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揭开,10 d后翻堆,20 d后即可达到熟透状态[2]。
将经过发酵熟透的鸡粪以10%比例分别和经过消毒处理的玉米秸秆、炉渣作为栽培基质,同时加入田园土这一对照组,进行栽培对比。其中,处理A,玉米秸秆∶炉渣为1∶1;处理B,玉米秸秆∶炉渣为0∶3;处理C,玉米秸秆∶炉渣为7∶3;处理D,玉米秸秆∶炉渣为7∶0。
以每一个栽培槽作为一个栽培小区,栽培槽的规格为槽长10.0 m、宽度0.9 m、深度0.2 m,槽间距为0.7 m。栽培槽的底部及槽四壁要先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再在薄膜上铺粗炉渣,这样能够达到排水透气的效果,炉渣厚度为5 cm。在炉渣上铺厚麻袋,再铺上混配好的不同比例的栽培基质。每个栽培小区内种植番茄2行,每行的植株数为30株,植株之间的间距为30 cm,行间距为35 cm[3]。
番茄栽培期内滴灌比较简单,只需要用清水滴灌即可,每天进行一两次。具体可根据番茄植株的实际状况、季节天气、基质湿度等情况进行灵活控制。但要注意控制滴灌量,要使栽培槽底部有水流出。
在番茄生长期统一追肥,在番茄定株后15 d可以进行第1次追肥,之后在番茄植株生长阶段,可以每10 d进行一次追肥,将充分腐熟的积肥作为肥料,追肥量控制在15 g/株左右,其他的追肥管理根据常规管理进行。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的产量有一定的差异,综合对比发现其中的差异较为显著。处理A的产量最高,为26.47 kg/m2,与处理B、C、D及田园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上,处理A分别为3.96 kg、309 g,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单株果数上,几组不同配比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表1 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的番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从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等指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可溶性糖作为番茄固形物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对番茄品质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除了田园土这一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之外,其他几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有机酸是影响番茄口感的直接因素之一,对照组果实中的含量最高,番茄口感最差,其他几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维生素C是衡量番茄品质的重要指标,相较于田园土这一对照组,其他几组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品质优劣相关,几组的硝酸盐含量都在我国蔬菜硝酸盐合格范围内,其中A组的硝酸盐含量最低。
表2 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无土栽培技术在栽培基质条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由于其灵活性较大,可以较为方便地搬运,透气性相对较好,对番茄的种植和生长都是极为有利的。相较于传统的土培,无土栽培能够减少农药用量,在当前耕地紧张、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无土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空间,避免与土壤中有害微生物、污染物等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4]。另外,栽培基质多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可以有效降低无土栽培的成本。
对比分析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利用无土栽培基质种植番茄,在生长条件上占有优势,在产量和品质上也会更有优势,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科学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利用无土栽培基质种植番茄,番茄单株产量有所提升,总体产量得到了提升。在番茄产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番茄中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等的含量与传统农业模式下的土培对照具有显著差异。另外,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比混合所供给的营养素在种类、含量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番茄产量和品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