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图书馆传统的文献采访与编目方式,是根据馆藏建设需求开展文献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与发布工作,缺乏与读者的交互,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文献采访与编目的转型。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涉及领域广泛,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的思维与行为过程,形成基于认知学习的智能系统,获得类似或超过人类的分类识别能力,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便利。在此背景下,人们不仅要求图书馆是一个文献资源传播中心,也要求其在空间、服务与功能上不断拓展,保障服务的智能化[1]。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催生了“智慧图书馆”,也使得图书馆必须掌握先进技术,改变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方式,针对用户阅读需求做好文献采编,建立更加适应移动网络环境的采编模式,在时代变革中把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数字出版模式,数字化资源日益增多,改变了图书馆纸质馆藏结构。若图书馆依然沿用传统资源建设模式,势必导致文献采访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无法适应现阶段信息传播的新方式,也无法根据用户多变的需求,做出科学可行的文献采访决策。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多是通过购买各类数据库、导航库与数字化出版物,或者采用在线检索等方式采集数字化信息。若依然沿用专职馆员采购与招投标采购方式,由专职馆员凭借经验进行文献采访编目,势必影响到资源建设效率,增加采购成本,加上采购人员与其他部门缺乏沟通,也可能导致馆藏资源建设无法适应读者需求。
如今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要想在海量信息中采集有价值的资源,采用传统采访方式很难实现。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促进了不同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也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技术、新思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高效智能的思维方式帮助图书馆实现馆藏资源建设优化。通过设置科学的资源采购方案,以最少的资金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文献采访的利益最大化[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图书馆信息采集、整理与归类更加快捷,提升了资源采购效率,还可以分析读者兴趣偏好,主动采集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用户的信息检索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馆藏资源服务的个性化。这些新技术依托移动互联网系统,结合数据统计与信息检索技术,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库,可以在不同资源之间建立联系,借助内容检索引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向用户展示全面真实的信息网络,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人们只需打开电脑,输入检索词,图书馆就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所有工作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通过动态检索网络信息,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对比、评价与分析,过滤掉不必要的数据信息,最终给出用户想要的结果,极大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文献采访中的应用,能够模仿人的思维与决策过程,迅速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异同,通过大量计算与分析发现不同资源间存在的联系,为图书馆制定采访决策提供依据,是图书馆提高文献采访效率的有力工具。
图书馆文献采访本身属于一项基于决策的采购过程,首先需要做好采访经费预算工作,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来源、价格与折扣等情况,综合分析各类商业条件,尽量以最少的资金买到最符合需求的产品。同时图书馆采访人员还要掌握用户需求,为采访清单的制定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依据馆藏资源建设特色,为专职馆员拟定符合需求的文献采购清单,也可以通过既往数据分析的方式,探索文献采访的决策规律,研究用户需求转化为文献采购需求的机制,揭示用户需求的来源和依据,进而获得不同类型文献采访价值的量化指标,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计算出科学的采购流程,跟踪文献采购情况,及时发现图书馆采购系统存在的不足,优化信息技术管理体系[3]。
图书馆文献采访活动以用户需求为引导,将广大用户的知识需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不同层次用户的知识背景、知识储备与兴趣偏好,是他们获取文献资源的出发点,也是图书馆应该关注的重点[4]。图书馆在文献采访决策制定前,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客观实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职业、学历、年龄、在线信息行为等,能够迅速发现不同类型用户的隐性需求。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依据线性回归、用户兴趣模型等工具,对用户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影响用户需求的因素,将用户的隐性需求显性化,并将其转化为用户的知识获取行为,调动用户获取服务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文献采访的目的,就是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高图书馆资源服务质量[5]。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采访人员做好信息分析评估工作,还可以引入语义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更为广泛的技术视角,发现馆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更为科学的馆藏文献质量评估模型,提升文献采访效率与效益。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依托移动设备,将馆藏资源存储于云端设备,避免由于传统服务器存储导致的数据丢失。这样当图书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云端服务器会及时响应,迅速采集故障信息并传递出去,指导其他备份设备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避免对用户体验带来影响。这种智能化服务方式,也使得图书馆无需担心文献资源存储问题,而只需要做好用户交互,进一步减轻了馆员工作量。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让文献采访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科学选书”,基于计算机的智能决策方式,增进了采访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让更多的用户可以参与制定采访决策,提出反馈建议,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文献采访智能决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文献采访智能决策流程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登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后,不仅能够查询既有馆藏信息,还可以通过采访人员书目清单,掌握资源的到馆时间,了解何时可以借阅这些资源。而计算机会根据用户查询请求,自动从馆藏数据库、兄弟图书馆或互联网平台等,全面采集与用户查找相符的信息,经过智能化比较、整合与评价,给出用户想要的结果。图书馆采访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广泛获取用户需求数据,通过与用户交流互动,深入了解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采访方案,进而对科研资料、用户推荐书目、教学材料等进行全面采集,构建书目信息数据库。对采购书目的清点与查重可以直接交给计算机,采访人员只需输入限制条件,计算机就可以进行智能化筛选,去除重复无用的信息资源,并将符合需要的文献资源纳入馆藏数据库中。
图书馆采访人员在制定采访决策前,不仅需要全面采集用户需求信息,从出版社、价格、借阅量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也需要根据自动化系统收集的用户推荐信息,合理确定最终需要采购的书目清单。而计算机系统会根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采访人员设置的限制性条件,将用户需求纳入定量模型库中,从中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学计算与定量评估。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文献资源学术影响力、价格变动、借阅率等角度,设置对应的计算模型,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馆藏文献的价值评价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不同文献的采购价值,给出不同学科的经费分配比例,通过不断调整评价模型,最终得出符合需要的计算结果。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出不同学科文献的经费分配情况,以及用户的评价结果后,系统可以自动对不同类型文献资源进行归类、判断与分析,明确最终所需购买的文献数量,确定所需购买文献的实际费用,并根据用户需求的强烈程度,确定某类采购文献的复本量,形成完善的书目采购订单。计算机也设置了干预机制,能够智能评估输出结果,对采访全过程进行动态追踪,在用户需求预测、匹配等环节,以参数调节的方式进行合理干预,保障最终输出的结果最优。而反馈系统能够及时采集用户反馈信息,根据用户评价反过来调整文献采访活动[6]。当新书到馆经过编目入藏后,计算机系统会根据用户借阅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与评价,反过来再指导文献采访行为,提高文献采访质量。
图书馆长期以来采用的人工文献编目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笔者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馆藏目录数据库,通过给每本入库图书分配物理地址和设置对应的二维码,由智能机器人实现自动导航与分配,降低馆员工作量,提高文献编目效率。
图书馆文献编目是将每本图书的信息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如出版社、作者、题名、定价等,然后根据学科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建立对应的档案,形成构建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基本单元。在文献建档过程中,要求尽量包含更多的标签,如导语、载体类型、关键批注等,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给每本图书分配物理地址,设置对应的封面图片,让文献检索更为精细化。用户登录图书馆系统后,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还可以点击对应的封面,或者扫描封面二维码直接获取文献链接。由于每个图书单元对应的信息元素较多,如编著、分类号、出版发行项等,这些信息元素是独立存在的,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不同元素的描述特征,这样用户检索时输入任何一项,都可以快速查询到所需图书。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重点,在于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即按照文献编目标准与用户需求,对采购图书所涉及的各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用户对文献资源的偏好,做好文献资源的分类、整理与流通工作,保障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快速采集各类编目数据,形成编目数据平台,实时统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借阅时间、频次与利用率,然后通过数据计算分析,预测用户需求趋势[7]。这样就可以为采编人员提供依据,方便他们对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科学制定文献编目方案,及时剔除冗余信息,优化馆藏资源目录。而广大用户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信息,供大家了解最新的编目规则,让编目人员能够掌握前沿动态,保障文献编目的规范化与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赋予了机器人类似人的思维、感知模式,能够高效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图书馆引入智能机器人,借助机器人的自动存取与智能感应,能够更好地完成文献编目工作,实现对馆藏书目的自主信息录入、监测与导航。机器人的自助服务可以分为多个步骤,当它接受计算机系统发出的取书指令后,就可以根据预设的地图自动规划路径,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图书定位导航,获得所需图书的物理地址,然后通过传感器设备取出图书,核对终端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版社、分类号等,检测无误后放在对应的编目区。若发现存在错误,则将错误信息反馈至管理系统,等待馆员进行处理,这样就减轻了馆员的编目工作量(如图2)。
图2 图书馆智能机器人自助编目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断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其文献采访与编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制定文献采访决策和构建编目模式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合理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构文献采编组织结构,创新文献采编制度,为采编部门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保障馆藏资源建设质量,最大限度提高馆藏利用率。